真正克服怯場的訣竅,讓你交談、面試、簡報、演說無往不利。

為什麼會「過度」緊張?

以下是會導致我們怯場的因素 :

  • 不習慣以及害怕出醜 :
    對於沒有做過的事情,自然會感受到緊張,通常容易緊張的人,就是不想要在別人面前出醜,讓人看見自己的弱點。
  • 感受到壓力 :
    比起不認識的人面前,很多人反而在認識的人面前,更為緊張,因為在意他人的評價。
  • 準備、練習不夠 :
    如果對發表的內容沒有自信,不安感就會增加,事實上很多人,不僅容易緊張,還偏偏不準備也不練習。

      

不擅言辭者的問題

失去耐心

讓聽眾覺得不擅長表達的人,有下列傾向 :

  • 藉口很多 :
    有些人會從藉口開始帶入主題,讓難得想聽你說話的聽眾,一種「你這人真麻煩」的印象。
  • 說話很負面 :
    一直說「反正不會成功」之類用語,聽了讓人心情不舒服,還會感到焦慮。
  • 說話冗長又沒條理 :
    沒有比一直聽沒條理的話更痛苦的事情了。
  • 面目表情、看起來不爽 :
    外表是給予他人感覺,也是說話時很重要的環節,學習做出吸引他人的表情吧。
  • 交談時無法做球、接球 :
    當談話的拋接球遊戲進展不順遂時,會讓對方感受到不悅。
  • 忍受不了一點空檔 :
    談話也需要沉默及停頓,因為聽眾也需要稍微休息一下,來回復聽人說話需要的注意力。

      

怯場者的思考模式 

怯場者的思考模式 ,可以分為以下三種 :

  • 自我意識過剩 :
    會有過度意識「大家都在看我」,只要感受到自己被注視,身體就無法自在活動。
  • 只想表現出好的一面 :
    腦袋中總想著「失敗的話怎麼辦?」、「我不想丟臉」,這樣的思考模式本身並無壞處,但是太過於強烈時,就會產生過度緊張。
  • 習慣逃避 :
    他們不會去思考「我應該要如何傳達,我想要說的話」,而是去想「我要怎麼躲掉」。

       

為什麼緊張

當人類感到不安或恐懼,就會大量分泌「去甲腎上腺素」,這種神經傳達物質到血液中,刺激自律神經中交感神經,造成心跳次數、血壓、體溫急速升高。

身體為了使體溫下降,就會開始流汗,筋肉緊繃而引起發抖,為了抑制消化機能,食慾也會變得低落或肚子痛。

這些反應絕非壞事,而是身體進入戰鬥狀態的徵兆,緊張的症狀並非是不正常,而是會幫助你面對重大場合,支持你的身與心。

    

過去的影響

注視

孩童時期對於緊張並沒有概念,意識過剩時期才會開始意識到,這可以說是成為大人過程中,所發生的自然現象。

  • 負面循環 :
    過去失敗經驗->盡可能逃避,不想準備、練習–>沒有自信–>上台失敗收場–>更自覺不擅長

如此反覆逃避,不只是會越加深當眾說話的負面印象,甚至會深深厭惡,再次逃跑得自己,讓怯場更加惡化。

       

不正確的方法

搞不懂

以下是常見的幾種克服方法 :

  • 累積經驗 :
    比起透過向他人學習、書籍學習,反覆練習或累積經驗更能夠記住其中訣竅,但是累積當眾說話的經驗,不見得會愈不會緊張,對於重度怯場者,甚至可能會進入負面循環,學會當眾說話的準備方法、基本形式後,在去累積經驗,才是最好的辦法。
  • 在掌心寫下「人」字後吞下去 :
    這方法是希望能讓你放鬆,但是卻沒有任何的科學根據,只能稱得上是自我安慰。
  • 把聽眾當成南瓜 :
    可能是被人注視會覺得緊張,所以很多建議都是,要把聽眾想成蔬菜,但是把立場反過來,如果對方把你當成南瓜來講話,你不會覺得不舒服嗎?
  • 告訴自己「不要緊張」 :
    越是不要讓自己緊張,反而就越緊張,這是心理學所說的「壓抑的反彈效應」。
  • 花上幾天時間,把要說的話全部背下來 :
    把內容完整背下來,在正式上台時,就容易會有「絕對不能說錯」這樣的錯誤期望。

      

應對緊張感

帥哥業務

緊張就是全力以赴的證明,不要討厭緊張的狀態,之所以會極度緊張,就是因為想要好好傳達這份心意,這樣的意圖非常強烈,如果是隨便應付,是不會感到緊張的,與其想著「好緊張,怎麼辦」,不如要想著「越緊張了,拚了」。

在商業場合上,有緊張感並非壞事,而是必要的,因為這證明了,你以認真且誠摯的態度,對待對方及這份工作。

      

令人感覺舒服

交談

以下是談話時,會讓人心情很好的人,會具備的特質 :

  • 表情豐富。
  • 富有肢體語言。
  • 發聲、發音明瞭易懂。
  • 說話速度剛剛好。
  • 說話有節奏,
  • 富有魅力。
  • 有適當的停頓。
  • 懂得與聽者四目相交。
  • 懂得觀察聽者的反應。
  • 懂得看氣氛,時而搞笑。

在跟他人說話時,務必先掌握基本的守則。

      

3分鐘交談

一般來說,人可以集中注意力、忍耐的極限是3分鐘,能夠用3分鐘時間,好好演說的人,就能夠給人「很會說話」的印象。

無論是一般聊天或商業會談,三分鐘左右是很適合持續某個話題的長度,如果老是重複一樣的話題,會讓人感到很無趣,不擅長交流的人,就是容易認為「必須要一直講話」,應該要換個方式思考「用三分鐘構成談話」如何?

若能限制在3分鐘,想要閒聊10分鐘,只需要3個話題即可,想要開一個1小時的會議,只需要20個話題即可。

    

簡短易懂

所謂很會說話的人,就是能夠在短時間內簡潔有力地,表達自己該傳達的事。

簡短易懂的重點 :

  • 明白目的 :
    明白是為了誰、為了什麼而說,就不會有與場合不符的發言。
  • 愈簡短越好 :
    如果沒有指定時間,演說請控制在3分鐘以內,否則只會令人感到冗長。
  • 說話簡潔明瞭 :
    確定了5W1H再開口,腦海中就能更容易浮現情境。(5W1H :誰、什麼、何時、何地、為何、如何)
  • 集中說一件事就好 :
    當無法集中說一件事情,演說便無法打動人心。

       

每分鐘200字

一般來說,新聞主播的說話速度是一分鐘300字,但是因為主播要傳遞許多訊息,因此都會進行說話的發音或口齒訓練,如果是一般人用這種速度說話,會讓人稍微聽不太懂,感覺到有點快。

因此,在演說時每分鐘200字的程度,就是比主播說話的速度,更有停頓而且更從容地說話的感覺,是比較適合的速度。

      

話語的拋接球

單方面的發言,就有如「與牆壁對打」,如果沒有順著對方的話給出回應,談話的節奏就會亂掉,先準備好「可以馬上丟出去的簡短話題」是很重要的,這是隨時隨地、任誰都能使用的題材,盡可能將想要的事、相關句子、小故事寫下來,作為演說題材,事先預備好。

簡短話題 :

  • 喜歡的食物、討厭的食物。
  • 最近熱衷的事情。
  • 興趣、特殊技能。
  • 休假日怎麼過。
  • 消除壓力的方法。
  • 喜歡的電影。
  • 自己的優缺點。
  • 喜歡的異性類型。
  • 關於時事、新聞。
  • 今年的目標。

尋找話題的重點 :

  • 廣泛關注周圍事情。
  • 發覺演說題材馬上筆記。
  • 讓對方感到「有興趣」的話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三段架構

時間學習

在短講中常使用的是「三段架構」,就是「序論、本論、結論」。

三段架構 :

  • 序論 :
    打招呼、自我介紹、主題。
  • 本論 :
    具體的內容。
  • 結論 :
    結語。

三分鐘的寒暄致詞,可以先用三段架構的技巧,大致建立起架構,配合演說時間增減,就能輕鬆組成演說了。

     

條列式

計畫

一開始就提到接下來要闡述的項目,在加以說明,能夠讓人覺得你所說的內容,是有加以整理過的。

  • 範例 :
    •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,為什麼要投資的三個理由。
      1. 通貨膨脹。
      2. 複利的威力。
      3. 人生的價值。

       

時態順列法

以事情發生的順序描述,具有故事性,能給人持之以恆的正面印象。

  • 範例 :
    我的興趣是看書,從小學開始,下課的時候,別人都在外面打球,只有我在教室裡面看書,這個興趣一直到出社會工作,還是一直保持著,現在我每個月至少會看3本以上的書籍。

     

PREP法

這個方法是以重點(Point)、理由(Reason)、範例(Example)、重點(point)的順序來表達,能給人說話合乎邏輯的印象。

範例 :
我最喜歡學習投資理財,為什麼呢?因為這會讓我財富增加,如果學習其他技能,收入也沒有明顯變高,會讓我沒有動力、理由去學習,這就是我最喜歡投資理財的原因。

     

小故事法

先說明在闡述結論的方法,使用在對方對接下的內容有興趣時使用。

範例 :
都怪我工作壓力太大,暴飲暴食導致我體重增加5公斤,所以最近開始節食、健身運動了。

     

漸降法

講課

先說結論再說原因或過程的方法,能給人合乎邏輯、合情合理的印象,通常商業場合,都較需要從結論開始講,所以偏好使用漸降法。

範例 :
我最近開始去健身房運動了,主要是為了節食、管理健康。

      

縮短開場白

很多人可能會想要「謙虛開場」,例如說 : 「我沒有自信能講好…」,這就是為自己不擅長演說找藉口,要知道聽者正想要聽你說話,無關演說技巧優劣,應該要真心誠意地面對聽眾,全力以赴。

比起用「不夠好」的謙虛、開場白來浪費時間,考量聽者狀況,馬上進入正題,才是絕對明智的做法,在有限的時間內,直接傳達想要說的內容,也是一門「美學」。

      

準備講稿

愈是不準備講稿,內容就愈沒有條理,不擅長說話的人裡面,偏偏就有很多人是不做準備的,腦袋只想著要逃避,沒有想到要去練習。

撰寫講稿並不是為了「一字不漏地照稿演說」,而是為了整理並歸納自己的看法及想說的內容,就像是將腦袋中的資訊,進行收納整理一樣,才能夠在演說的時候,馬上侃侃而談。

無法準備講稿的場合,也就是所謂的「即席演講」,其實也能有所準備,「演說力等於文章組成力」,透過部落個之類的平台,練習將自己想傳達的事物,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,是練習演說的很好對策。

     

演講重點

計畫
  • 明白講大久,會讓人感到困擾 :
    原則上致詞要在1分鐘之內結束,演講的話則是3分鐘之內解決。
  • 使用三段架構 :
    短講就用三段結構來組職內容,自我介紹->內容->結論。
  • 不要太依賴講稿 :
    盡可能思考演講內容,演講想要進步,書寫講稿的練習也包含在其中。
  • 根據立場改變內容 :
    根據不同的場合,以及不同的時機點,所要講的致詞與演講都不同,務必在事前先確認好。
  • 錄下影片確認儀容 :
    在正式的場合上,肯定有人會拍照或錄影,所以要留心外表給人的印象,是否優雅具有美感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

觀察自己

為了讓演說成功,你一定要仔細「排練」,盡可能照正式上場的規模排練,看是要站著、坐著發表,若要手上拿資料、麥克風、雷射筆..等等演說時,也盡可能在跟正式上場相同狀況下練習。

接下來就是「錄下自己演說的樣子」,要是沒有客觀觀察自己的演說,就不會知道哪裡應該要改善,觀看影片時,不要看作是自己,而是看成其他也會感到緊張的人,怯場者就是無法客觀地判斷自己,所以會不自覺戴上「自己很丟臉的眼鏡」,來看待自己,排練時盡量不要只有自己練,也讓別人看看,請人給予建議。

    

容易怯場的體質

所為「容易怯場的體質」如下 :

  • 身體緊繃僵硬 :
    大部分的怯場者,時常用力於脖子、肩膀、背部導致身體緊繃,一旦上半身的肌肉緊繃,就會出現難以出聲、表情生硬等症狀。
  • 姿勢不良 :
    不擅長在他人面前說話人,幾乎都因駝背而上身前傾,姿勢不良不但容易怯場,還會看起來沒什麼自信。
  • 呼吸淺而快 :
    一緊張呼吸就會變得淺而快,甚至會感到呼吸困難,這是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處於活躍狀態。
  • 發聲薄弱 :
    聲音顫抖、破音、聲音越來越小…等等,就是因為「發聲薄弱」所造成,一旦發表者說話音量小,就會看起來沒有自信。
  • 口齒不清 :
    所謂的「口齒」,就是咬字發音時,舌頭、嘴巴的活動,人一旦緊張,負責說話的肌肉僵硬,嘴巴、舌頭的活動也會變得不協調。

       

放鬆伸展操

怯場者大部分身體都很緊繃僵硬,尤其是上半身,由於長期的緊張,導致臉部、頸肩總是出力而沒有放鬆,身體僵硬無法自在行動,重要時刻無法出聲,就會更容易緊張起來。

伸展操能夠有效幫助肌肉放鬆,就能夠更容易發出聲音,也有助於緩解正式上場的緊張,從今天開始,每天都一做一點伸展操。

      

改善不良姿勢

容易怯場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「姿勢不良」,在說話之前,身體就已經僵硬了,心理與生理有著密切關聯,如果姿勢不良,大腦就會判斷「我就是無法在他人面前坦蕩行動的人」,所以在感覺到緊張時,更要挺起胸膛,擺出堂堂正正的姿勢。

駝背、圓肩會使呼吸困難,可以利用「貼牆站立」來矯正姿勢,就是跟平常依樣站著就好,將腳根、屁股、背部、後腦杓貼著牆壁站著,然後保持這個狀態往前走一步,感受一下平常自己有多前傾,隨時留意自己。

     

不再害怕他們目光

害怕失敗

要是抱持著「大家在看我」的態度,便難以察覺到很多事情,例如 :台下的人在做筆記、滑手機、漫不經心….等等,這些模樣都應該要收入眼底,就連室內的模樣,窗外的景色,都應該要好好看著。

當你看不清楚對方的模樣、形體,不知道對方是什麼,又想要對方理解內容,只會徒增恐懼,請確切掌握住聽眾的表情、反應,才能依據周遭反應隨機應變地說話。

    

視覺之手

說明

所謂的視覺之手,是指配合說話的內容做出的手勢,一場演說要是少了手勢,單靠言語傳達,可能就不會讓人如此印象深刻了。

用眼睛追逐會要躍動的物體,是人類的習性,有效地使用視覺之手,可讓讓聽眾不感到煩膩,演說也會變得活潑易懂。

演說可以使用的手勢 :

  • 表示數字。
  • 表示大小、形狀。
  • 介紹商品、服務時。
  • 在重要的時刻使用。

      

意想不到的陷阱

演說中的視覺資訊,會大幅左右觀眾對你的印象,一個小動作可能會令聽眾留下不好的印象,若在公共場合,請避免以下行為 :

  • 手放於講台上 :
    會給人壓迫感,不大舒服。
  • 雙手交握擺在身體後方 :
    好像很了不起,以上對下的感覺。
  • 交叉雙臂 :
    交叉雙臂就是拒絕、看輕的姿勢。
  • 抖腳 :
    給人不夠冷靜沉著的印象。
  • 轉筆 :
    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耐煩。
  • 摸臉、頭髮 :
    就是為了隱藏緊張、不安的表現,一旦太過頻繁,聽者就會介意了。

      

延長吐氣

在克服怯場方面,最重要的就是「氣要足」,當一切準備好時,若因為氣不足而聲音發抖,就會更緊張了,為了改善這個問題,就需要練習「腹式呼吸」。

平常的胸式呼吸法,是使用肺的上部運作,呼吸容易變得淺,聲音容易出現發抖,但是腹式呼吸是使用橫膈膜與周邊肌肉,能夠讓呼吸吸得深,聲音也不會發抖。

腹式呼吸的訓練 :

  • 將手放在肚臍下方一點的丹田。
  • 用手將丹田的部位推進去的同時,把現在的一口氣由口全部吐出來。
  • 接著膨起剛剛縮進去的腹部,同時從鼻子吸氣。
  • 再次進行第二步驟。

      

鍛鍊聲音

容易怯場的人生聲音會非常生硬,無法清楚發聲,聲音訓練與運動一樣,懂得有效運用與發生相關肌肉的人很少,也沒有一開始就很有自信的人,聲音越是鍛鍊,就會越有活力與亮度,因此從今天起務必開始「鍛鍊聲音」。

發聲法 :

  • 使用腹式呼吸法,在持續土氣的狀態下,試著發出「阿~~!」,通常一開始只能發出15~20秒左右,持續訓練讓自己可以延長秒數。

高亢與低沉 :

  • 一般來說,在別人面前說話時,「稍微高亢的聲音」,對方會比較願意聽,但是太過高亢的聲音,有時會聽起來不太悅耳,「低沉的聲音」會給人沉穩、值得信賴之感,建議配合場合的「聲調」,活用自己的聲音特性,便可以讓聲音聽來悅耳。

     

郎讀訓練

最能實際感受到克服怯場的訓練法,其實就是朗讀,郎讀不僅會讓你的恐懼消失,也能練習表現力,別聚焦於自身的怯場問題,而是專注在於口白的內容及目的,要確實將聲音對著前方發出,試著說話有抑揚頓挫。

念稿練習法 :

  • 站或坐著,背要打直,姿勢端正。
  • 稿子跟臉距離30公分以上。
  • 將目標設定在前方,才能大聲發出感覺來念稿。
  • 放慢1.5背速度來唸稿。
  • 意識到自己的口齒清晰度,就可以清楚發音,不夠清楚的地方,要反覆練習。
  • 即使是一個人練習,也要想像前面有很多聽眾。

        

檢視排練影片

為了讓演講成功,將所學的技巧作為基礎,念出完成的講稿,試著錄音、錄影吧。

檢視影片的重點 :

  • 把影片裡的人,看作是別人的話,就能客觀評價。
  • 別只聚焦在自身的緊張問題,而是要對姿態、表情、視線、聲調…等等的綜合判斷。
  • 別只注意到不好的一面,也要認可自己做得好的地方。
  • 可以請家人或朋友幫忙檢視,並訊問他們的想法。

     

舒緩緊張的方法

在正式上場當天也能做到的「不怯場且能好好說話的方法」,就是「把聽眾當成夥伴」,在演講開始前三十分鐘就到會場,與工作人員、聽眾進行互動、聊天。

當眾說話最恐怖的,就是聽者毫無反應,這時就跟周遭的人當朋友,再上場後,也會有很多人用笑臉聽你說話,就算發生什麼事情,他們也會幫你一把。

     

坦白怯場

用話語表現過去的可怕經驗,而受到壓抑的不安或情感,並從痛苦之中解放,得到安穩,以心理學名詞來說,就稱為「宣洩」,「怯場症」也許是不易向他人坦白的煩惱,但是暗自苦惱只會令不安越加強烈。

對值得相信的人坦白真相,有助於消解內心的緊張,將過去怯場的失敗經驗,毫不保留地咧在紙上,跟值得信任的人討論這些經驗,就會感到非常輕鬆,並且獲得他人的支持。

     

血清素不足

「容易緊張」與腦內賀爾蒙的去甲基腎上腺素、血清素有很大的關係,去甲基腎上腺素會活化交感神經、增加脈搏次數,擔任抑制去甲基腎上腺素的分泌,整頓心理平衡角色的,則是神經傳導物質的血清素,一旦血清素不足,不僅容易緊張不安,也容易造成憂鬱症、失眠。

增加血清素的方法 :

  • 沐浴陽光。
  • 適度運動。
  • 攝取「色胺酸」、「維他命B6」含量高的食物。
  • 確實咀嚼。
  • 深呼吸。

     

解決肚子痛

容易怯場的人之中,也有不少人有「一緊張肚子就會痛」的煩惱,人一旦緊張,消化機能就會降低,容易產生消化不良、拉肚子的情況。

上場的前一天勿暴飲暴食,當天飲食也務必清淡,並且在上場前2小時用完餐點,用餐時記得要確實咀嚼,如果洗手間太遠,就不要攝取過多水分。

    

感覺很好的介紹

一般來說,自我介紹是所有演講的基礎,這非常的重要,然而,擅於自我介紹的人卻意外地少,藉此機會好好學習一下,熟練掌握「圓滑周到」、「帥氣」、「使人開心」的自我介紹。

帶來好感的自我介紹 :

  • 越短越好 :
    沒有比冗長的自我介紹更令人困擾的事了,具體來說要在1分鐘內結束。
  • 不需要多餘開場白、藉口 :
    當你說的好像是「被迫的」、「不情願的」,就會破壞當場的氣氛。
  • 清楚說出自己的名子 :
    當別人都聽不清楚你的名子,就失去了自我介紹的意義了。
  • 不要東扯西扯 :
    一則演說就說一則小故事,配合聽眾,聚焦於一個重點。
  • 行為舉止要冷靜沉著 :
    不要一邊動作一邊說話,將行走、敬禮等動作一個個地分開進行,才能給人俐落有美感的印象。
  • 注意聽別人說話 :
    在輪到自己之前,不要只想著自己的演講內容,要有意識去聆聽別人說話,有助於排解等待時的緊張感。

       

第一印象法則

主持人

人的印象是在最初的七秒決定,而在第一次見面時,你所給予對方的印象中,視覺資訊就佔了55%,「只要對方知道我的能力,外表並哪沒有哪麼重要」,這樣的想法不適用於所有人,只要確實打理儀容、基本禮節,就有55%的機會可以成功。

改善重點 :

  • 服裝 :
    只要透過服裝,別人就能判斷這個人是否能顧慮到周遭情況,能否依據場合有適當的言行舉止。
  • 儀態 :
    利用貼牆站立來調整姿勢,避免因駝背而頭往前傾、肩膀往前縮起,導致呼吸變成淺使聲音變小。
  • 禮節 :
    敬禮的重點是,從後腦杓到背部保持一直線最為理想。
  • 笑容 :
    在緊張的場面時,就算想要展現笑容,也會因為肌肉僵化,而難以展示,為了擁有自然美麗的微笑,請一邊看著鏡子,一邊鍛鍊顏面表情肌。

     

一對一會談重點

談論

順暢進行會談的重點 :

  • 顧慮對方用心並感謝 :
    能夠順暢會談的人,不只能在對話時做到「顧慮對方,並且懂得禮數」,而且也「善於表達自身的感激之意」。
  • 使用破冰技巧 :
    在進入會談之前,如果先稍微閒談,將有助於會談順利進行。
  • 做出反應很有效 :
    「懂得聆聽」是業務員必要的技能,同時也要懂得「給予回應」。
  • 時間觀念 :
    比預定時間提高到達,抵達後再次檢查儀容,對方抵達時,記得馬上起身。

      

商業簡報的重點

對於有怯場證的人來說,「在眾人面前做簡報」,可能是人生中難度最高的事情,但是只要在明白對象、理解目的之後,確實做好準備,就不需要哪麼害怕了。

商業簡報的重點 :

  • 明白對象 :
    請先調查好出席人數、行業、年齡、性別、需求…等等。
  • 理解目的 :
    察覺聽眾在想什麼?期待什麼?
  • 確認時間 :
    請不要超過你分配到的時間。
  • 掌握全面情況 :
    組職簡報的大致流程。
  • 明確提出重點,決定要加入的內容 :
    將要傳達的內容條列式呈現,進行整理,根據分配時間添加內容。
  • 演出舞台 :
    確認會場後,要確認空間、配置、照明、交通..等等,事先場堪非常重要。
  • 對視覺下功夫 :
    如果能把簡報的視覺工具用得順手,視覺會更有效果,如果操作不順,聽者會把注意力轉移到錯誤的地方。
  • 視覺之手的呈現 :
    視覺之首如果使用得當,可以讓聽者保有新鮮感,簡報也會更有張力。
  • 記得「第一印象法則」 :
    請檢查服裝、姿態、表情以及傳達眼神的方式,可以錄下影片或在鏡子前練習。
  • 滿懷熱情 :
    簡報就是要打動人心,成功的關鍵正是在於氣勢與熱情。

        

正式發表前

在受到邀請演說後,到正式發表之前的流程如下 :

  • 受到邀請演說後,正式發表的前一週 :
    • 確認目的。
    • 擁有的時間。
    • 聽眾是誰。
    • 準備相關資料。
    • 加入圖表、照片等視覺化資料。
    • 製作腳本,實際念腳本,並且確認時間。
  • 發表前一週至前一天 :
    • 仔細排練。
    • 上台前一天早點就寢。
  • 當天 :
    • 早點起床整裝。
    • 出發前做伸展操、發聲練習。
    • 早點進入會場。
    • 盡可能去認識其他人。
    • 站在實際演講地方,進行想像訓練。
  • 正式上場 :
    • 在上台前,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說的話。
    • 開始感到緊張時,使用腹式呼吸釋放多餘力量。
    • 輪到自己上場時,慢慢往前邁步。
    • 站在前面,以目光環顧現場聽眾,深吸一口氣再說話。
    • 注意是否使用腹部發聲,避免音量太小。
    • 鞠躬敬禮的動作要緩慢而仔細。
    • 將注意力放在說話的內容與目的,並且感謝前來聆聽的人。
    • 結束發表後,請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發言內容上。

迴避注目術

演說者多半是單方面對聽眾說話,更容易會感受到別人的目光,一但開始怯場,就會因為無處可逃而感到不安,如果可以把單方面說話轉變成雙方交流,就可以將情況轉變為分散注目的狀態。

讓聽眾參與的方法 :

  • 在開始之前先進行自我介紹或交換名片。
  • 採取小組作業來進行。
  • 讓聽眾幫你念出資料。
  • 向聽眾提問、尋求意見。
  • 安排Q&A時間。

       

講師的超級密技

麥克風

其實專業的講師,在緊張感升高時,其實都會使用以下技巧,來緩解緊張感 :

  • 喝水。
  • 走來走去。
  • 使用白板。
  • 換另一隻手拿麥克風或雷射筆。

其實就是要利用「活動身體」,來緩解過度的緊張感。

     

和諧的聚會

在商業場合中,在別人尋求你的意見時,卻不發言的商業人士,會被認為是「沒有幹勁」、「沒有氣勢」,在這樣的狀態下,別人是不可能會信賴我,而將工作託付給我的。

和諧的聚會重點 :

  • 早點進入會場 :
    絕對禁止遲到及毫無理由的缺席,會給人散漫的印象,這是社會人士最基本的規則。
  • 注意要按著內容進程發言 :
    避免未能掌握會議重點、周遭狀況而離題,務必要專心聆聽會議上,其他人的意見。
  • 簡潔俐落地表達意見 :
    冗長、沒有結論,或是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內容,都會帶給旁人困擾。
  • 不要以「好」、「不是」來結束發言 :
    只說「好」,不免讓人覺得稍嫌不足,透過一句話來補充對方的意見,像是「我贊成oo的想法,因為有xx的效果」之類。
  • 不要過於斬釘截鐵 :
    「這個錯了」、「沒這回事」像這樣劈頭否定對方的意見,就會引發情緒而起的口角,要使用「我明白你所說的,但是…..」之類的話語來緩衝,尊重對方的立場。
  • 面對相對意見 :
    在發表意見時,已經有人搶先說出跟你相同的看法,可以提出「我跟oo先生的看法一樣,我也覺得….」,務必以「我」為主詞,讓別人確實也是這樣想,而非依附他人的看法。

       

討人厭的模式

你是否不自覺的使用討人厭的模式說話?

  • 自說自話 :
    只顧個自說自話,不讓對方有發言的機會,是很惹人厭的。
  • 不聽別人說話 :
    中途打斷他人發言或是沒有在聽對話說話,請勿做出這樣行為。
  • 不回應別人 :
    別人讓你搭話,卻沒有做出反應,這和否定他人是相同行為。
  • 對別人說教 :
    要別人聽你說教是很令人受不了的,請適可而止。
  • 馬上否定別人所說 :
    建議先接受對方的言論,接著再表達自身的看法。
  • 把別人當笨蛋 :
    這你會嗎?你不懂吧?及使對方比較不足,這樣輕藐他人的說話方式,會讓人懷疑你的人品。
  • 優柔寡斷 :
    無法確切表達出自身想法與立場,站看是配合對方,其實是缺乏自己的信念。
  • 聲音太小 :
    一旦別人聽不清楚你說什麼?就得反覆訊問好幾次,並為此感到疲累。
  • 說話太快 :
    說話太快會給人「喋喋不休」的印象,也會有聽不懂、感到疲累的情況。
  • 死氣沉沉 :
    會讓人感到無聊乏味。
  • 用命令語氣 :
    人討厭被命令、指使。

       

聚會活絡的用語

積極的人發言也同樣積極,可以讓氣氛變得很活潑,只要學習說出讓氣氛活絡的正向用語,就可能改變氛圍 :

氣氛活絡的正向用語 :

  • 太感謝了 :
    當別人幫了你的忙,馬上表達謝意。
  • 你很努力了 :
    慰勞的話語會給人勇氣,讓職場開朗有元氣。
  • 這好有趣哦 :
    當別人告訴你構想,先別急著挑毛病,試著說出「很棒的構想」、「這好有趣哦」這樣的話。
  • 請讓我來 :
    就算難度有點高的工作,也請積極挑戰看看。

      

討論、報告方式

運用以下方式來討論、報告,就不會讓對方感到不耐煩 :

  • 先說出重點後,在詢問對方的狀況 :
    想跟你討論oo的問題,不知道你是否有時間?
  • 先說不好的部分 :
    拖著不說,或是報喜不抱憂都不是好的做法。
  • 客觀傳達事實 :
    先客觀傳達事實,在講述自己的看法。

     

讓會議順利進行

主持人要讓成員發言,要尊重每個人的意見,並且整理、彙整、引導某個結論,是主持會議者的職責所在。

會議順利的必要事項 :

  • 說話讓人一聽就懂 :
    讓全體成員都能夠聽到你說話、發音清楚、用字謹慎。
  • 外表形象很重要 :
    主持者除了要注意說法方式之外,還必須注意儀容、表情、眼神。
  • 情緒保持穩定 :
    主持人不可以情緒化,要冷靜進行討論程序。
  • 能夠公平公正進行會議 :
    態度公平對待與會成員,不先入為主。

      

主持不慌亂

主持不慌亂的秘訣 :

  • 營造好感氣氛 :
    要讓人感覺舒服、有好感。
  • 身穿適合服裝 :
    穿著適合該場合的服裝。
  • 恪守時間 :
    大部分的活動會比表定時間晚一些,延遲過久,是會帶給會場相關人員、出席者很大的困擾,主持人得省略致詞、表演的可能,需先做好準備。
  • 密切與主辦單位、負責人聯繫 :
    時間、流程、背景音樂、照明等事宜,要與負責人充分討論。
  • 絕對不能搞錯名子 :
    搞錯名子是非常失禮的行為,務必事先確認好名字的念法。
  • 注意禁忌詞彙 :
    注意禁忌的詞彙,在寫演講稿時就要先確認好。
  • 發生事情時,冷靜應對 :
    發生意外時,主持人不可慌亂,務必冷靜應對。

      

麥克風的握法

  • 握麥克風的位置 :
    如果握住麥克風頭,聲音就會不清楚,並且會產生噪音,握下端的話,如果是無線麥克風,就可能會收不到訊號,所以請握住麥克風中間的部分。
  • 握麥克風的角度 :
    麥克風是具有指向性的,傾斜45%左右,直直將聲音傳入麥克風。
  • 麥克風與嘴巴的距離 :
    大概是一個拳頭的距離,太遠收不到聲音,太近則呼吸也收進去,成了噪音。
  • 測試麥克風時 :
    不要敲、吹麥克風頭,會導致故障,只要說「測試」、「測試」即可。
  • 兩手都能自在握持麥克風 :
    有時候需要拿著資料說話,所以能夠自在使用非慣用手握持麥克風,這樣會比較安心。
  • 不要用力握著麥克風 :
    使勁會導致手抖,要項握住雞蛋一樣,輕柔地握住麥克風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如何縮短距離

愉快

首先要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,以笑容打招呼,再跟對方聊安全的話題,之後來尋找共同點,人對與自己越有共同點的人,越是聊得來,而且懷抱親切感。

如果建立親切感 :

  • 興趣話題 :
    休假時會做什麼?詢問對方的興趣或重視的事情。
  • 旅行話題 :
    連假都去哪玩,很多人對旅行、美食很感興趣。
  • 工作話題 :
    你的工作是什麼?工作甘苦談而拉近距離。
  • 氣候話題 :
    很熱/冷呢,肯定可以開啟話題。
  • 朋友話題 :
    會跟學生時期的朋友見面嗎?可以將話題延伸到以前的事情。
  • 家人話題 :
    有兄弟姊妹嗎?意外好用的話題。

       

延續談話

請教

當然,不能只聽對方說而已,而是用「複述+一個問題」的技巧,就能夠不斷的延續談話,所謂的「複述」也稱為「回溯法」,是一項藉由將對方所說的話,再重複一次,給予對方「他正在理解我所說的話」之印象的技巧,這項技巧使用過度,便會讓能感到厭煩,所以適度即可。

    

受人歡迎的方法

朋友

在初次見面時,活用話題建立親切感,再對於回答,要以「複述+一個問題」延續交談,如果還能加上以下技巧,就能夠交談的更順利,並且受人歡迎。

受人歡迎的方法 :

  • 真是佩服。
  • 我不知道呢!
  • 好厲害哦!
  • 很有品味呢!
  • 原來是這樣啊!

鏡像效應 :

  • 所謂的鏡像效應,就是交談時,或無其事地模仿對方的動作。

      

讓人還想見面

不管異性還同性,可以長久交往下去的人,就是無論何時都會體諒對方的心情,能夠陪伴對方的人。

貼心行為 :

  • 會注意到別人的細微變化 :
    你換髮型了、這帽子好適合你哦…這樣持續給予誇獎。
  • 能夠感受對方的情感 :
    當好事發生時,一起開心,當對方處在負面狀態時,要接納並貼近對方。
  • 留下分別時的餘韻 :
    如果分開時,沒有回頭就迅速離去,會感到失落,透過給予對方「他很在乎我」的感覺,就能將關係延續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

再也沒有不敢上的台!
輕鬆開口,打造談話魅力的5堂課

作者簡介

鳥谷朝代

 
  一般社團法人克服怯場症協會代表理事。演講學苑股份公司董事長。
  NHK文化、朝日文化、讀賣文化、中日文化中心、Living Culture談話講師。諮商心理師。
 
  在國一朗誦課本時,發現自己有怯場症,此後的17年間為此感到痛苦不已。擔任名古屋市政府的職員後,狀況惡化,也嘗試過精神科治療及催眠療法,但並無成效。然而,卻在接觸了某個談話講座後,成功克服了怯場症。
 
  之後,由於想要「幫助像自己這樣為怯場症所苦的人」,她於2004年結束公務員生涯,創辦「怯場症者.不擅言詞者專設演講學苑Ⓡ」。
 
  她開發了不管是誰,都能藉由放鬆身心改善怯場問題的方法,廣泛指導過播音員、律師、企業家到學生等等。創校12年,輔導過的學員超過1萬4000人。
 
  2014年,她設立非營利團體「一般社團法人克服怯場症協會」,是日本第一個由前怯場症者為怯場症的人們所創的協會,並擔任理事長一職。在日本各地的社區大學、學校、公司、組織,一年舉辦200場以上的演講活動,也多次登上電視節目。
 
  著有《輕鬆治癒怯場症》、《在別人面前不會怯場的演講術》、《讓人印象深刻的入學‧畢業典禮的致詞》(以上為暫譯)等。
克服怯場症協會官方網站

博客來連結

結語

再也沒有不敢上的台!輕鬆開口,打造談話魅力的5堂課,這本書有寫出一些比較實際的演說技巧,如果有需要演說、主持、會議…等等的行業,我推薦可以買來看。

書中提到的運用「複述+一個問題」來延續話題的技巧,對我滿受用的,因為我常常跟不熟的人,聊天會有中斷的情況,會有一點尷尬的氣氛,可能就是我不會延續話題吧,所以可以改進一下。

演說好不好,跟事前準備、經驗大有關係,大部分演說不好,就是事前投入的準備時間太少,而隨著一次次的演說,自然就可以侃侃而談,因為可以講的內容很多,而且都記憶在腦袋中。

   

相關文章:
戴爾·卡內基之關鍵演講技巧,讓你從害怕上台,轉變為精采演說。

     

推薦課程:
上台惡夢變美夢:穩健台風的魅力溝通術
簡報方舟:高效簡報的系統化做法

   

歡迎加入,免費一對一諮詢,不定期投資資訊。

以上文章參考資料,為此篇文章推廣書籍,若著作權人有疑慮時歡迎告知並準時下架。

12 Comments

Add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