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知道如何提升產生力嗎?學會「番茄工作法」就對了,最詳細筆記整理。

番茄工作法的目標

番茄工作法的目標,是以簡單工具及方法提升效能。

  • 功效如下:
    • 減少持續流逝的焦慮。
    • 藉削減干擾來提升專注程度。
    • 提升對個人決定的留意。
    • 持續激發幹勁。
    • 支撐達成目標的決心。
    • 在質與量兩方面增加評估能力。
    • 改進工作方式或讀書方式。
    • 促進努力克服難題的決心。

簡單有效的經典理論

  • 番茄工作法是基於三個要點:
    • 以不同方式看待時間:
      不再抱持持續流逝的概念,從而降低焦慮與提升效能。
    • 善用頭腦:
      我們能夠學得更好,思慮清楚,全神貫注。
    • 簡單易用:
      這套方法簡單不複雜,但有助於持續專心致志達成目標,相較之下,許多時間管理工具,反而把工作變得更複雜。

番茄工作法的五個步驟

  • 番茄工作法包含五個步驟:
    • 一天的開始:
      • 計畫->決定今天的事項。
    • 從早到晚:
      • 追蹤->獲得今天所花心力等原始數據。
    • 一天的結尾:
      • 紀錄->記下每天的觀察。
      • 加工->把原始數據化為資訊。
      • 視覺化->把資訊化為有益理解與改進的形式。


番茄工作法所需東西

  • 實行番茄工作法所需的東西如下:
    • 番茄定時器(也就是一般的計時器)
    • 每天早上填寫一張今日工作表:
      • 在表頭寫上姓名、日期、地點。
      • 依優先順序列出今天要做事項。
      • 空出臨時急迫事項欄位,在臨時想到其他事項時記下來,本日計畫可依此作調整。
    • 事項盤點表:
      • 在表頭寫上姓名。
      • 逐一記下事項,再一天末尾把完成的事項劃掉。
    • 紀錄表:
      • 用來記下原始數據,以便化為資訊、圖表。
      • 依照目標的不同,可以有不同欄位。
      • 通常包括日期、描述、番茄鐘數目。
      • 至少每天更新一次,大多在一天結尾進行。

五步驟中的「紀錄」、「加工」、「視覺化」等步驟,直接在紀錄表上完成。


今天工作表

  • 今日工作表:
    • 每天開工之際,挑出想處理的事項,區分優先順序。
    • 寫上工作項目、日期、時間。
    • 在每個番茄鍾響起時,在該工作項目的番茄鍾數目寫上一個X。
    • 完成量則寫上完成的內容量。
    • 該事項完成,可以劃上一條線,或用其他方式表示。
日期、時間工作項目番茄鍾數目完成量
5月27日、上午8點寫文章XXXX5頁
5月27日、上午11點錄製影片XX,,X2支
臨時急迫事項
訂餐廳
查看e-mail
整理抽屜


事項盤點表

記綠
寫一篇「番茄工作法」文章
寫一篇「一週工作四小時」文章
錄製「如何資產配置」影片
錄製「先買房還是先投資」影片
剪輯「如何資產配置」影片
剪輯「先買房還是先投資」影片
製作IG貼文素材
U(6月1號)詢問家人,週末在哪間餐廳用餐。


番茄時鐘的運作

計畫
  • 番茄工作法:
    • 一個番茄鐘為30分鐘,其中25分鐘工作、5分鐘休息。
    • 番茄鐘不可被打斷,也就是說25分鐘全都要拿來工作。
    • 番茄中不可被分割,所以沒有半個番茄中或是四分之一個番茄鐘。
    • 如果番茄鐘被打斷,該視為失效,就像從未設定過,需要重新設定新的一個番茄鐘。
    • 當番茄鐘響起時,就應該在「今日工作表」的「番茄鐘數目」畫上一個X。
    • 番茄中響起時,不可以想再「多做幾分鐘」,就算多幾分鐘就能完成,也是不可以。
    • 番茄鐘要能夠清楚看到剩餘時間。
    • 休息時間不適合做費心神的活動,避免頭腦無法整合,損害下一個番茄鐘時段的專注度,可以選擇深呼吸、活動筋骨,與人聊天..等等。
    • 當休息時間結束,番茄鐘設定25分鐘,繼續處理工作,直到再次鐘響。
    • 每4個番茄鐘時段,安排一次長休息,進行15~30分鐘的長休息,同樣也不做費心神活動,可以選擇製作咖啡、呼吸練習、出去走走….等等。
    • 番茄鐘開始就一定得響,如果是像已經處理完,就試著做到更完美,如果在前5分鐘就完成,而且不值得做修改,則可當成例外,這個番茄時段不必列入表中,並進行下一個事項。


進行改進

  • 每天結束時:
    • 可以將「今天工作表」印出來留存,或是用電子表格、資料庫的方式存儲。
    • 重點是記下實際用的番茄鐘數目以及實際精力。
  • 進行改進:
    • 透過「今天工作表」,可以觀察自己實行與安排狀況。
    • 看看一週有多少番茄鐘用在工作事項上。
    • 平均一天實行幾個番茄鐘。
    • 找出事半功倍的方案,來提升效能。


內部干擾

雖然番茄鍾只有25分鐘,但是剛開始實行時,難免分神,可能會很想把事情丟開,做一些其他的事情,這種分神拖拉,稱為內部干擾,通常是一種偽裝的害怕,害怕自己無法好好完成。

  • 範例:
    在寫文章的時候,突然想問問家人,週日放假要去哪間餐廳用餐。
  • 如何擺脫內部干擾:
    • 清楚記下來:
      • 每當你感到內部干擾浮現,就在「今日工作表」上以一小撇「,」註記。
    • 決定怎麼做:
      • 如果你認為新事項很迫切,就在「今日工作表」的「臨時急迫事項」寫上。
      • 如果你認為新事項並沒有很迫切,可以在「事項盤點表」,標記「U」代表臨時事項,並註明截止日期。
      • 若不重要,就專心工作,在表上註記後,繼續工作直到番茄鍾響起。
    • 受不了工作:
      • 唯一的方法就是把番茄中作廢,即便快響起也一樣。
      • 用「,」註記,不可以用「X」標記。
      • 休息5分鍾後,展開下一個番茄鍾。


急迫事項處理

記綠

你會發現在工作中,突然有很多「急事」後來證明根本都「不急」,而是像是一種症狀,出自無法完成手頭工作的「恐懼」。

  • 急迫事項處理方式:
    • 移到事項盤點表。
    • 利用較長的休息時間處理。
    • 刪掉,有時候事情並不見得真的想要。
    • 等待番茄鍾結束、四個番茄鍾結束、一天的結尾,再看所記錄的臨時事項。
    • 急事取代其他事項,下一個番茄鍾時段做。
    • 急事取代其他事項,當天另擇時段來做。
    • 往後娜到之後的番茄中時段,直到當天結束。


外部干擾

停止

待在跟外界有接觸的環境,就會受到外部干擾,手機通知不斷響起,該如何是好?你必須「捍衛」番茄鐘,避免別人冒出來,讓你無法享受在「今日工作表」上標記「X」。

  • 捍衛番茄鐘:
    • 關掉任何的通知音效。
    • 不能被牽著鼻子走,反過來由自己決定何時處理。
    • 有效告知、協調、計畫,再回覆對方。
  • 如何擺脫外部干擾:
    • 清楚記下來:
      • 每當有人想要打斷番茄鐘,就在「今日工作表」上畫上「-」註記。
    • 決定怎麼做:
      • 如果你認為得處理這個新事項,就記在「今日工作表」的「臨時急迫事項」,並寫下完成期限。
      • 如果沒有哪麼迫切,就記在「事項盤點表」,標記為「U」,註明截止期限。
      • 如果不重要,就在表上註記之後,繼續專心工作。
    • 出現當務之急、定力不夠:
      • 唯一方法就是將這個番茄鐘作廢,再開始急事的番茄鐘。


預估番茄鐘數

當你熟悉使用番茄工作法後,就可以開始預估所費的番茄鐘數,事項盤點表記著所有代辦事項,每天開始之際,你要衡量盤點表上的各項事項得花多少番茄鐘。

  • 預估番茄鐘數:
    • 預估番茄鐘數目需為整數,沒有二分之一個番茄鐘,必須要無條件進位成整數。
    • 如果某個事項的番茄鐘數目超過5~7個,表示這事項太複雜,最好拆分數個小事項,再分別預估番茄鐘數目,這樣一來,單一事項較不複雜,預估起來也比較準確。
    • 如果預估的事項,番茄鐘數目小於一個番茄鐘,就應該把類似的事項放在一起,湊成一個番茄鐘。
    • 如果真的湊不出來,則留到今日工作表時,來試著湊湊看。


可用番茄鐘

  • 可用番茄鐘:
    • 在使用「今日工作表」時,通常是先寫下一天可用的番茄鐘總數,再填入事項。
    • 事項是按輕重緩急,依優先順序填入。
    • 預估的番茄鐘數用方格標示「□」事項後面。
    • 假設一天可使用的番茄鐘數為8,沒有必要在8個番茄鐘一後加進其他事項。
    • 如果預估的番茄數目大於實際所需,也應該再完成事項之後,再考慮剩下的番茄鐘該如何使用,可以從事項盤點表中,挑選其他事項來補滿額外時間。
    • 在完成一個番茄鐘後,就在方格標示「□」填入X,就會像這樣「☒」。
    • 如果完全按預估的番茄鐘數目完成事項,就可以把該事項劃掉。
    • 如果已經用完預估番茄鐘,需要更多番茄鐘,才能夠把事項做完,可以把新預估的番茄鐘,用不同的顏色、形狀標記上去,可以凸顯第2、3次預估,以便之後回顧檢討。


番茄鐘效果提升法

  • 番茄鐘架構:
    • 每個番茄鐘的前3~5分鐘,能用來短暫複習這事項的收穫。
    • 每個番茄鐘的後3~5分鐘,能夠用來迅速回顧最初的動機。
    • 如果想要充分檢視工作品質、方法,可以規劃番茄鐘來做。
    • 4個番茄鐘的第一個番茄鐘能用來回顧收穫,你可以大聲唸出收穫,並與團隊成員討論。
    • 4個番茄鐘的最後一個番茄鐘能回顧所做事項,有助於調整、記取收穫、啟示,讓事情事倍功半。


訂立時間表

時間管理
  • 時間表的重要性:
    • 設下期限:
      期限有助於我們好好完成工作、力求在時限前完工(前提是要真正體認到期限不得違背)
    • 分隔工作、休息時間:
      休息時間最好拿來做非工作事項、臨時事項,若無休息時間,人會越趨疲乏沒勁。
    • 供衡量工作成果:
      寫在「今日工作表」之後,目標就是在期限盡力做到最好,如果無法如期完成工作,就要設法了解問題所在。


遵守時間表

談到時間表,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夠重視,假設遇到進度落後、不如預期的情況,又選擇以加班的方式來補救,就會造成明天的效率不彰,後來則同樣不彰,不斷地延誤,整體成果會越來越差,就像是雪球一樣,越滾越大,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,重點就在於,必須要妥善安排時間表,並且務必遵守時間表。

  • 重要的事情到期處理辦法:
    • 將加班的時間加進時間表。
    • 為了避免惡性循環,不應該加班超過五天。
    • 可以為這段期間,預留一段恢復期,以避免效率下降。


理想的情況

  • 以上午8:30~下午1:00:
    • 第一組番茄鐘:
      • 第1個番茄鐘:
        • 從頭回顧昨天所做的事情。
        • 迅速預覽事項盤點表。
        • 填寫「今日工作表」(包含目前設定計畫的時段)
        • 檢視辦公桌上的東西是否定位,順手整理。
      • 第2個番茄鐘:
        • 正式開工的番茄鐘。
      • 第3個番茄鐘
        • 同樣處理同一個事項。
      • 第4個番茄鐘
        • 同樣處理同一個事項。
        • 結束後可以休息15~20分鐘。
    • 第二組番茄鐘:
      • 第1~3個番茄鐘:
        • 處理「今日工作表」事項。
      • 第4個番茄鐘:
        • 將檔案及桌面整理好。
        • 確認「今日工作表」都有填好。
        • 結束後就去吃午餐。
  • 下午2:00~下午5:30:
    • 第三組番茄鐘:
      • 第4個番茄鐘:
        • 第4個番茄鐘後,開始感到疲憊。
        • 結束後,盡量斬斷工作的事。
        • 開始30分鐘休息恢復的活動。
    • 第四組番茄鐘(最後一個番茄鐘):
      • 第1個番茄鐘:
        • 回顧今天。
        • 填寫紀錄表。
        • 註明改進之處。
        • 劃記明天的工作表。
        • 整理辦公桌。
  • 下午5:30以後自由時間開始。


遭到打斷的情況

  • 假設上述理想狀態的第2組番茄鐘的第2個番茄鐘被打斷:
    • 由於工作中斷,番茄鐘也只好作廢。
    • 可以直接重新開始一個新的番茄鐘。
    • 或是選擇短暫休息後再重新開工。
    • 也可以選擇在第三個番茄鐘結束時,將原本3~5分鐘,更改成30分鐘。
    • 將原本剩下2個的番茄鐘,更改為1個番茄鐘。
    • 若有額外時間,則用來整理桌面、資料。


如何發揮最大效能

計畫
  • 要如何安排一個工作日:
    • 完善的工作計畫來自持續觀察、檢討。
    • 目標是盡量使事項一個接一個完成。
    • 上午8:30~中午12:30,可以分配兩組各4個番茄鐘+3個番茄鐘。
    • 下午1:30~下午5:30,可以分配兩組各4個番茄鐘+3個番茄鐘。
    • 可以利用第1組番茄鐘,替當天做規劃。
    • 最後1個番茄鐘用來查看所有通知。
    • 4個番茄鐘為一組,通常最能發揮效率。
    • 也可以自行加長或縮短,以3、5個番茄鐘也一組。
    • 每組休息時間也可以自行調整為15~30分鐘。


設定進步目標

設定目標
  • 設定進步目標:
    • 從追蹤與紀錄,就能夠知道各事項所費的精力多寡,了解時數預估的誤差大小。
    • 番茄工作法能基於不同的追蹤、目標紀錄,靈活調整。
    • 是實際需求調整作法,追蹤工作越簡單越好。
    • 使用紙、筆、橡皮擦可以避免複雜化。
    • 可以在事項盤點表、今日工作表增加「目標」一欄,算出所費精力。
    • 從事項盤點表的填入日期,就能夠知道事項耗時多久。


番茄團隊的益處

  • 團隊缺乏時間管理策略:
    • 團隊唯恐出現怨懟,成員可能互相指責,衝突摩擦。
    • 信任分崩離析,針鋒相對、猜忌懷疑。
    • 團隊氣憤緊繃焦慮而沮喪。
  • 番茄團隊的益處:
    • 減少成員摩擦。
    • 箭少不必要的開會。
    • 避免干擾打斷。
    • 協助及時達成目標與事項。


微團隊應用

  • 微團隊:
    • 每個微團隊都擁有各自的番茄鐘。
    • 微團隊就是指做同一個事項的人員,人數不限。
    • 微團隊可以是獨自一人。
    • 每個微團隊都有一個管理者,負責完成事項的負責人。
    • 每個微團隊都能自由決定休息時間長短。
    • 每個微團隊的工作節奏都不同,不適合共用一個番茄鐘。
    • 藉由團隊時間表,就能夠滿足全體開會的需求。
    • 番茄鐘由負責人啟動、決定架構、劃記、決定干擾處理、休息時間。
    • 今日工作表除了劃X,還需加入成員名字。
    • 事項盤點表需要加上「負責人」、「番茄鐘數」、「人數」。


強化微團隊

  • 番茄鐘輪調:
    • 特定輪調頻率(1、2、4個番茄鐘),微團隊互換一位成員。
    • 系統性輪調能促進工作效率,讓新加入的成員帶來新點子。
    • 分享知識、提升團隊技能、讓團隊更能調度、了解個目標的進展。
    • 強迫論調會打擊工作心情,請務必取得成員同意。
  • 拍下番茄鐘:
    • 每當番茄鐘響起,就拍一張照片。
    • 一個番茄鐘,搭配一張照片。
    • 可以減化紀錄時間。


團隊的外部干擾

當一個團隊在進行工作,卻面臨各方的要求,來自同事、客戶、顧問、主管、供應商….等等,每個都要求立即回覆,這會讓團隊成員接二連三地被打斷,整個團隊的產能都會受到影響。

  • 解決辦法:
    • 建立櫃檯或提他物理障礙,不讓外人進入微團隊的工作區域(幕後團隊)。
    • 建立「櫃檯團隊」,工作是處理顧客的要求(通常8人團隊,需要2人櫃檯團隊)。
    • 通常處理顧客由1人負責就夠了,但是2人一組負責,可以降低出錯率。
    • 規劃「受理要求」與「處理要求」時段,讓「櫃檯團隊」可以整理、處理要求。
    • 規劃「幕後團隊」協助櫃檯時段,來處理「櫃檯團隊」無法處理的事務。
    • 設定輪調的頻率,「幕後團隊」與「櫃檯團隊」,通常每4或8個番茄鐘對調一次。


番茄黑客松

  • 黑客松:
    • 通常為其數小時或數日。
    • 通常舉辦在週末。
    • 出一道難題給團體解決。
    • 最佳地點為一間大間會議室。
    • 評審通常為遇到難題的微團隊人員擔任。
    • 設定賽事番茄鐘數目。
    • 請參加者分為各個微團隊,並選出負責人。
    • 打破習慣編組有助於創新。
    • 舉辦黑客松,能夠讓團隊未來遇到難題時,能夠更快速解決。


攻城槌辦法

「城牆」看似是無法通過的難關,而「攻城槌」則是我們找出並應用各種解方的能力,每當我們拿來對付問題的新點子,就像拿「攻城槌」撞向「城牆」。

  • 攻城槌辦法:
    • 當某微團隊陷入苦戰時,未避免其他團隊無法繼續進度,由該微團隊負責人,向其他微團隊求助,並說明問題。
    • 得到各微團隊的同意後,由求助微團隊的負責人,斟酌不同微團隊的狀況,寫下輪調名單。
    • 將輪調名單拿給其他微團隊看。
    • 所有微團隊保持2人,其中一位會調近或調出微團隊。
    • 在每個番茄鐘進行輪調作業。
    • 番茄鐘開始的5分鐘,求助微團隊負責人,要與新夥伴解釋當前問題。
    • 番茄鐘最後的5分鐘,求助微團隊負責人,要與新夥伴尋求意見回饋。
    • 如果問題依舊未被解決,則由下一個輪調人員加入協助處理。
    • 求助微團隊負責人,應該在30秒內列出輪調名單,否則其他微團隊必須得作廢他們的番茄鐘。


番茄鐘的長度

時間是你的對手
  • 番茄鐘工作的長度:
    • 番茄鐘必須代表有效的最小工作單位。
    • 番茄鐘需促進清晰專注的思考。
    • 理想番茄鐘要介於20~35分鐘。
    • 其中以30鐘的長度最好。
  • 番茄鐘休息的長度
    • 休息的長度取決於「疲倦度」。
    • 整組番茄鐘結束時的休息時間該有15~30分鐘。
    • 整組休息時間如果一直超過30分鐘,番茄工作節奏可能會被打斷,同時也代表,你是需要長時間的休息,
    • 基於壓力而縮短休息時間是一種嚴重錯誤,頭腦是需要整合資訊,才能接收新資訊。
    • 每個番茄鐘至少要休息3~5分鐘,若超過10鐘,番茄鐘的節奏會被打掉,最好的做法是,完成整組番茄鐘,在進行較長的休息時間。


對時間的感受

  • 對時間的感受:
    • 開始運用番茄鐘工作法後,最明顯的好處就是「注意力」更集中。
    • 最初幾個25分鐘的番茄鐘,似乎過得比較慢。
    • 持續運用幾天後,就能開始感覺到,25分鐘何時過了一半。
    • 持續運用幾週以後,就能夠開始感覺到,何時只剩下5分鐘。
    • 可以透過練習提升對時間流逝的感受能力,從而更專注處理手頭事項。


番茄鐘的聲音

  • 番茄鐘有兩種聲音:
    • 一個是滴答響:
      剛開始滴答聲也許滿惱人,但是持續使用幾天後,滴答生會變得很撫慰人心,然後再使用一陣子以後,使用者甚至可以專心到聽不到鈴聲。
    • 一個是鈴響:
      不得不考慮旁人,現在大家共用空間可能發生,像是圖書館、開放式辦公室….等,基於對旁人的尊重,可以使用發光、輕聲、震動、閃光…等,手錶、計時器、app。


番茄鐘的挑選

  • 番茄鐘的挑選:
    • 番茄鐘的外型:
      也就是計時器的外型,琳琅滿目,挑選自己喜歡的外型,運用起來會更愉快。
    • 選擇能發條的計時器:
      幫番茄鐘上發條的動作,就好像是在宣示,我決定開始做事了。
    • 必須顯示剩餘時間:
      必須要清楚顯示剩餘時間並且能夠發出滴答聲,使你能保持專注。
    • 必須要有容易辨識的聲響
      才能夠順利表示時間的結束。


初學者的焦慮

負面能量
  • 初學者的焦慮:
    • 原本缺乏紀律的人:
      • 缺乏紀律的人,會害怕番茄工作法,因為他們感覺自己受到監控。
      • 番茄工作法,是用來滿足自身進步需求,不應該認為是監控手段。
    • 滿心想著成果的人:
      • 認為番茄鐘的滴答聲,是用來催促自己的聲音。
      • 想要走近路,但是卻找不到任何近路,陷入害怕的惡性循環。


循序漸進的思維

  • 循序漸進的思維:
    • 感覺很快並不是重要,實際上很快才是重點。
    • 學會自我衡量,觀察工作狀況,一路完成番茄鐘。
    • 最初的挑戰是完成一個25分鐘的番茄鐘。
    • 可以從5、10、15…..25分鐘開始,慢慢做起。
    • 重點在於不要退步,持續增加工作時間。
    • 不要在意成果好壞,只需要工作、追蹤、觀察、改變、進步。
    • 試著找出讓番茄鐘減少,也能夠完成原本事項的辦法。


激發個人動機

  • 番茄鐘激發個人動機:
    • 每天都可以完成事項,朝達成目標邁進。
    • 每日都可以帶來個人進步。
    • 持續觀察與衡量自己的工作方式。


反轉時間的負面

  • 反轉時間的負面
    • 番茄鐘代表提取時間,讓時間的流逝,不再顯得負面。
    • 番茄工作法將時間框住,讓時間的倒數,帶來良性的壓力。
    • 每一個番茄鐘都是進步的機會。
    • 愈多時間的流逝,愈有可能提升處理能力。
    • 能夠全神貫注,聚焦此時此刻,並清晰思考下一步。


調解事項的複雜度

  • 挑戰的調整原則:
    • 我們能不斷提升幹勁,就是因為每天都完成數個事項挑戰。
    • 如果超過5~7個番茄鐘的事項,應該拆分成數個小事項。
    • 如果不到1個番茄鐘,就應該湊成1個番茄鐘。


抽離

  • 抽離的價值與效益:
    • 番茄鐘定時的休息非常重要,能夠使頭腦清晰,產能增加。
    • 長時間的工作,會導致心情沮喪,精神渙散,進而效率下降。
    • 每25分鐘休息一下,能從不同觀點看待事情,想出不同的解法,發現待修正的錯誤。
    • 抽離可以提升持續工作的價值。
    • 透過番茄工作法,可以習慣停下來,從工作中抽離,而不是一昧埋首工作。
    • 抽離,可以從外頭觀察自己,更留意自身的行為。
    • 暫停是優點而非缺點。


觀察與回饋

  • 觀察與回饋:
    • 番茄工作法是以每25分鐘進行比較。
    • 番茄鐘的最初與最後5分鐘,是用來複習、回顧所做的事情,是否有效。
    • 每天至少紀錄一次數據,外加每30分鐘進行追蹤。
    • 依照客觀數字衡量工作效率,並挑整做法,提升工作成果。
    • 測試事項安排的替代策略,提升番茄鐘數的預估準度。
    • 透過改進工作程序,可以更樂於自己的做事方法。
    • 透過挑整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步調。


番茄工作法的訣竅

  • 番茄工作法的訣竅:
    • 每個番茄鐘都很重要:
      建立個人對時間的留意,必須收集自身工作的資訊。
    • 不必跟時間鬥:
      不要想把番茄鐘數目衝高,所有與時間的爭鬥,注定與失敗告終。
    • 休息:
      了解疲累程度,決定停止或繼續,使下一個番茄鐘更願意工作。
    • 一次達成一個目標:
      分成一系列循序漸進為目標,妥善應用,更能達成下一個目標。
    • 不必急:
      目標不是儘速達成番茄工作法的所有目標,要慢下來,好好享受達成,現在這目標的過程。


番茄工作法的基本原則

定期規劃
  • 基本原則:
    • 1個番茄鐘25分鐘,5分鐘休息。
    • 每完成4個番茄鐘,進行一次15~30中的長休息。
    • 番茄鐘不可切割。
    • 沒有半個或四分之一個番茄鐘。
    • 番茄鐘開始一定得響。
    • 番茄鐘被徹底中斷就作廢。
    • 提早完成事項,就檢查工作成果,直到番茄鐘響起。
    • 捍衛番茄鐘。
    • 針對外部干擾,進行有效告知、協調、計畫、回覆。
    • 超過5~7個番茄鐘,拆分數個小事項。
    • 複雜事項拆分成數個小事項。
    • 不到1個番茄鐘,則湊成1個。
    • 簡單事項可以湊在一起。
    • 時間表永遠高於番茄鐘。
    • 每個微團隊都擁有各自的番茄鐘。
    • 下一個番茄鐘會更好。

間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
【風靡30年的時間管理經典】

作者簡介

法蘭西斯科.西里洛(Francesco Cirillo)

  番茄工作法創始發明人。

  西里洛顧問公司的創辦人,以柏林為據點,跟許多全球大企業合作。
  在大學時代,他想花更少時間做更多事,遂發明番茄工作法。
  2006年,他出版最初的番茄工作法電子書,下載數超過200萬次。
  現在這個版本是本書首次進入零售通路,在書店公開上市。

博客來連結

相關文章:

百萬富翁的早晨奇蹟,把握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,讓你邁向財富之路。
【最有生產力的一年】如何管理時間、專注力、精力,運用最少的時間,完成更多事情。

歡迎加入,免費一對一諮詢,不定期投資資訊。

以上文章參考資料,為此篇文章推廣書籍,若著作權人有疑慮時歡迎告知並準時下架。

6 Comments

Add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