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會移動平均線,提早10年賺到千萬退休金不是夢,均線獲利訣竅大公開。
投資的重要性

投資的重要性與日俱增,目前已經成為社會人士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,上一代人的生活很幸福,企業奉行終身雇用制,薪水會隨年資調漲,而且一定領得到退休金,退休後可以靠年金安穩度過餘生。
年代的轉變,過去的條件在現代已經不存在,平均壽命越來越長,活得久在過去是一件喜事,但如今卻出現「長壽風險」的名詞,對現代人而言,長壽反而是一種風險。
在這個時代,所有人都必須要懂得投資,利用投資來守護資產、增加財富,由於義務教育並不重視投資,許多投資人因為缺乏學習,貿然投入市場失敗,事實上只要擁有正確的知識,要提高獲利的機率並不困難。
分析現狀

股票投資可以分為兩種分析法,分別為基本面分析、技術分析,不過,一般投資人要靠基本面分析與投資專家決勝負,難度確實不低,此外,不論使用哪種方法,都會使用「技術線圖分析行情現狀」,因為分析現況的重要性遠大於預測未來。
分析現狀,找出優勢的狀態,就是技術線圖分析的基本原則,在有優勢的時間點買賣,是交易的鐵則,行情不是漲就是跌,機率是五五波,若是能找到行情處於有利一方的狀態,就代表有較高的獲勝機率。
移動平均線

技術線圖分析,始於移動平均線,終於移動平均線,掌握移動平均線,便能掌握技術線分析。
美國人在1920年左右開發這項技術指標,移動平均線開始廣為人知,始於1960年美國分析師(Joseph E. Granville)的著作”每日股票市場獲最大利益之戰略”
移動平均線,在股票市場上,已經有70年以上的歷史,除了之外還有各式各樣分析指標,至少超過一百種,結果投資人反而無所適從,在投資市場中歷練越久,越傾向回歸原點,移動平均線正是大家最常用的指標。
移動平均線的算法

上上下下的K線圖難以看出走勢,但是移動平均線可以平均這些波動,更容易看輕走勢。
因為計算方法不同,移動平均線也有許多種類,分類如下:
- 簡單移動平均線(SMA)。
- 加權移動平均線(WMA)。
- 指數移動平均線(EMA)。
移動平均線如何計算呢?依五日平均線來說,其中平均的意思就是代表,每5日的收盤價加總除以5求出:
- 第1日: 80元。
- 第2日: 90元。
- 第3日: 75元。
- 第4日: 65元。
- 第5日: 85元。
公式如下:
(80+90+75+65+85)/5日=79
之後再算第2日~6日、3日~7日、4日~8日….. 的平均數,將所有平均數連成一條線,就是5日移動平均線。
長短期均線

移動平均線,可以依照天數,分為短期、中期、長期,投資人可以依據自己買賣的時間軸,選擇買賣信號的出現頻率,以符合自己的需求的移動平均線,通常分類如下:
- 短期均線:5日均線。
- 中期均線:20、60、75日均線。
- 長期均線:100、200、300日均線。
為什麼要使用5日均線,而不是7日均線,因為5日是指扣除未開市的周六日後,一週的實際開盤天數,而20日則相當於扣除周六日的一個月實際開盤天數,同理可證75相當於3個月,200日相當於1年的實際開盤天數。
如何用均線預測未來走勢

將過去的數字平均後連成線,到底有甚麼意義,就以20日均線來說,可以看出包含當日在內過去20日的平均值變化。
移動平均線最簡單的運用方法,是比較過去20日的平均值和今日價格,這麼做可以比較過去某段期間的平均買價(平均賣價)和現在價格。
- 當某日價格高於20日均線時:
代表過去20日買進的投資人有獲利(放空損失)。 - 當某日價格低於20日均線時:
代表過去20日買進的投資人有虧損(放空獲利)。
分析目前市場上投資人的損益狀況,就可以推測接下來,容易出現哪種行情走勢。
黃金、死亡交叉

現價在移動平均線上下,對於判斷行情的走勢有很大的意義,而現價與移動平均線之間交會點,稱為「交叉點」。
交叉點有分為兩種:
- 黃金交叉:
現價由下而上突破移動平均線,是之前平均虧損的買方損益翻紅的分歧點。 - 死亡交叉:
現價由上而下突破移動平均線,是之前平均獲利的買方損益翻黑的分歧點。
雖然現在很多投資書籍、專家所指的交叉點都是指短期均線與長期均線的交會點,但是在葛蘭碧法則問世時,交叉點是指現價和移動平均線的交會點。
交叉心理變化

投資人會因為虧損、獲利而心情大為不同,就心理層面來看,黃金交叉是投資人趨勢強勢的分歧點,而死亡交叉則是轉趨弱勢的分歧點,一般投資人認為黃金交叉是買進信號,死亡交叉則是賣出信號。
黃金、死亡交叉的買方心理彙整如下:
- 黃金交叉前:
因為虧損,考慮何時停損。 - 黃金交叉後:
由黑翻紅,考慮加碼。 - 死亡交叉前:
因為獲利,放心持有部位。 - 死亡交叉後:
由紅轉黑,考慮停損。
葛蘭碧法則
黃金交叉就是買進信號,死亡交叉就是賣出信號,但事實上,在市場中事情沒有這麼簡單,市場上有所謂的「假訊號 (騙線)」,有時會看到黃金交叉就出手買進,結果卻反轉直下,因此用移動平均線判斷買賣時間點,必須更仔細地掌握移動平均線和實際價格之間的關係。
「葛蘭碧法則」是看移動平均線和股價偏離的方式、方向,以判斷股價未來走勢,葛蘭碧法則歸納出8種買賣信號,其中買進和賣出信號各4種:

買進信號:
- 信號1(橘1):
當移動平均線從下降趨勢逐漸轉變為水平盤整、恢復微幅上升跡象時,價位線從下方穿破移動平均線往上升。 - 信號2(橘2):
移動平均線呈現上升走勢,價位往下跌破移動平均線,但隨即回升到移動平均線之上。 - 信號3(橘3):
移動平均線呈現上升走勢,價位的趨勢在移動平均線之上,價位下跌卻未跌破移動平均線,便再度反彈上升。 - 信號4(橘4):
移動平均線正呈現下跌走勢,價位在移動平均線下方,與移動平均線相距甚遠。
賣出信號:
- 信號1(綠1):
當移動平均線從上升趨勢逐漸轉變為水平盤整,呈現下跌跡象時,價位從上方跌破移動平均線往下降。 - 信號2(綠2):
移動平均線呈現下跌走勢,價位往上穿破移動平均線,隨即回跌移動平均線之下。 - 信號3(綠3):
移動平均線呈現下跌走勢,價位的趨在移動平均線之下,價位線上升卻未能穿破移動平均線,便再度反轉下跌。 - 信號4(綠4):
移動平均線呈現上升走勢,價位在移動平均線上方,與移動平均線相距甚遠。
假訊號(騙線)

以技術指標做為買賣信號時,明明出現買進信號卻不漲、賣出信號卻不跌的情況,稱之為「假訊號」(騙線),事實上所謂的技術指標,不過是根據過去的價格資料,統計出「出現這種走勢時,將來大多會變成這樣」的可能性。
技術指標有助於了解現狀,但不能保證一定可以精準預測,重點在於,先了解技術指標的意義,再根據每種技術指標的由來、架構,掌握甚麼狀況下容易出現「假訊號」(騙線)。
葛蘭碧法則(買進信號1)

黃金交叉,成立的三大條件:
- 移動平均線呈下降趨勢。
- 這條線隨後出現止跌跡象。
滿足上述條件後,價位位於移動平均下之下,價位突破移動平均線往上漲,即是黃金交叉。
葛蘭碧法則(買進信號2)

在移動平均線依然呈現上升的走勢,價位卻往下跌破移動平均線,這是上升走勢持續下的反轉點,是買進時機,但也常見到移動平均線與價位交叉數次後,最後反轉向下的情況。
葛蘭碧法則(買進信號3)

價格呈上漲趨勢時,價位與移動平均線會平行上升,此時價位原則上會在移動平均線之上,因為移動平均線是過去的平均值,所以在上升趨勢下,平均值自然會低於現價,這種現象稱為「移動平均線的落後特性」。
位於上升趨勢時,價位和移動平均線的位置關係不會改變,只是兩條線有時會接近有時會分開。
位於上升趨勢時,價格一但喪失上漲力道,價位就會慢慢接近移動平均線,同理,當價格漲勢強勁時,價位和移動平均線的間隔就會越來越遠,表示漲勢一度喪失力道,之後行情再次上漲,則為買進時機。
葛蘭碧法則(買進信號4)

移動平均乖離率是一種技術指標,以數值(%)表示價位和移動平均線距離多遠,作為買賣時的參考。
由於移動平均線是一種「平均值」,所以價格背離平均後,會有朝移動平均線靠近的特性,這種特性稱為「回歸平均」,利用這種特性做為買賣的信號。
移動平均乖離率,運用上並不容易,因為沒人知道「離多遠後才會開始接近」,但是通常做為買進信號,是須符合以下兩條件:
- 價位在移動平均下方。
- 同時移動平均乖離率10%以上。
葛蘭碧法則(賣出信號1)

死亡交叉,成立的三大條件:
- 移動平均線呈上升趨勢。
- 這條線隨後出現漲勢不再跡象。
滿足上述條件後,價位位於移動平均下之上,價位突破移動平均線往下跌,即是死亡交叉。
葛蘭碧法則(賣出信號2)

在移動平均線依然呈現下降的走勢,價位卻往上突破移動平均線,這是下降走勢持續下的反轉點,是賣出時機,但也常見到移動平均線與價位交叉數次後,最後反彈向上的情況。
葛蘭碧法則(賣出信號3)

位於下跌趨勢中,價位和移動平均線的位置關係不會改變,只是兩條線有時會接近有時會分開。
位於下跌趨勢時,價格一但喪失下跌力道,價位就會慢慢接近移動平均線,同理,當價格跌勢強勁時,價位和移動平均線的間隔就會越來越遠,表示跌勢一度喪失力道,之後行情再次下跌,則為賣出時機。
葛蘭碧法則(賣出信號4)

與「買進信號4」一樣,是利用價格偏離移動平均線一定程度後,會朝移動平均線靠近(回歸平均)的特性,當成是買賣的信號。
短期+中期均線

如果使用價位與20日均線,就會因為每天價格變動出現頻繁交叉,但是如果使用5日均線與20日均線,就能減少頻繁出現的交叉,因為移動平均線具有讓價格波動平緩的功能。
運用短期均線與中期均線來判斷,可以減少假訊號(騙線)出現的效果,使用5日軍線來取代價位,並不會改變葛蘭碧八大法則的概念及定義。
中期+長期均線

中期、長期均線的組合,與短期、中期的意義完全不同,中期、長期的組合,適用在判斷目前的趨勢狀況,可說是非常重要的基礎。
以黃圈這天來說,均線與價位線的順序為中期(20日)、價位、長期(40日),因此分析如下:
- 中期在價位在上:代表這20日應該是呈現下跌趨勢。
- 長期在價位之下:代表這40日的主要走勢往上。
所以說,雖然走勢主要是往上,但是最近已經反轉向下。
大循環分析

投資買賣要獲勝,最重要的不是預測未來,而是掌握現在行情,大循環分系是利用三條移動平均線,看清優勢所在。
買方優勢:
移動平均線的排列順序,由上而下依序為短期、中期、長期均線,且三條都呈左下右上的走勢。
賣方優勢:
移動平均線的排列順序,由下而上依序為短期、中期、長期均線,且三條都呈左上右下的走勢。
只要能活用有學會使用,移動平均線大循環分析,就可以看清楚目前的行情中,下一步應該採取什麼行動。
如何看出趨勢

三條移動平均線的排列方式,有下列六種組合:
- 第一階段:短、中、長期均線,穩定上漲。
- 第二階段:中、短、長期均線,牛市終結。
- 第三階段:中、長、短期均線,熊市入口。
- 第四階段:長、中、短期均線,穩定下跌。
- 第五階段:長、短、中期均線,熊市終結。
- 第六階段:短、長、中期均線,牛市入口。
一般的移動順序由第一階段開始,依序到最後進入第六階段,稱為「順向」,有時會發生第一階段往第六階段移動,稱為「逆向」。
整體行情來說,七成是順向,只有三成是逆向,無論是順向、逆向,階段不會跳著來,一定是一個接著一個。
階段持續時間

原則上:
- 第一階段、第四階段,會持續很久。
- 第二階段~第三階段、第五階段~第六階段是過渡期,會持續的時間很短。
若第一階段、第四階段持續時間短,第二階段、第三階段、第五階段、第六階段持續時間長,很可能處於盤整狀態。
轉折點

- 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時:
會出現短期均線由上而下穿越中期均線的死亡交叉。 - 第二階段進入第三階段時:
短期均線繼續向下,由上而下穿越長期均線,出現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所形成的死亡交叉。 - 第三階段進入第四階段時:
中期均線下跌,由上而下穿越長期均線,發生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的死亡交叉。 - 第四階段進入第五階段時:
短期均線觸底反彈,由下而上穿越中期均線,發生黃金交叉。 - 第五階段進入第六階段時:
短期均線續漲,由下而上穿越長期均線,發生黃金交叉。 - 第六階段進入第一階段時:
中期均線由下而上穿越長期均線,發生黃金交叉。
價格變動

價格變動分成三種類型:
- 穩定上漲期:
三條移動平均線,由上而下依序為短期、中期、長期,並且為左下右上的走勢。 - 穩定下跌期:
三條移動平均線,由上而下依序為長期、中期、短期,並且為左上右下的走勢。 - 其他(過渡期):
不知道會漲還是會跌的時期,遇上騙線的機率高。
提早布局

為了盡可能避免騙線損失,運用布局的方法,可以有效減少騙線的損失,假設目前為第一階段(穩定上漲),只要確認短、中、長均線,都是左下右上的走勢在布局即可。
謹慎布局是為了避免騙線損失,但是由於謹慎以對的關係,雖可跟上大行情,卻很難掌握小行情,因此應該提早布局,以試水溫的方式,建立小量部位觀察。
提早布局:
- 預計在第一階段買進10萬美元。
- 就應該在更早階段買進。
- 試水溫投入預計投入金額20%~30%。
- 走勢如預估就將剩下的買齊。
三次元分析

三次元分析,是以三條移動平均線中,三種不同的要素,進行分析:
- 三條移動平均線的排序–>用來掌握現狀。
- 移動平均線的間隔–>以解讀進入下一階段的時機。
- 移動平均線的傾斜–>用線條的傾斜程度判斷階段變遷的騙線。
實際分析
第一階段(穩定上漲期):
- 由上而下依序為短期、中期、長期均線。
- 三條移動平均線全部朝上。
- 三條移動平均線都呈現左下右上的走勢。
- 當三條移動平均線間隔越遠,持續的優勢越長。
確認以上幾點後,表示優勢在買方狀態,可以進場建立多頭部位,如果三條移動平均線,並非全部朝上,表示雖然處在第一階段,但可能很快會結束,進入盤整期。
第二階段(牛市終結):
- 由上而下依序為中期、短期、長期均線。
- 關鍵在於短期均線會穿越哪條均線。
- 穿過長期均線,進入第三階段。
- 穿過中期均線,進入第一階段。
- 預測短期均線方向,需要觀察長期均線的傾斜。
- 若是長期均線沒有變化,代表短期均線可能不會穿過長期均線,或是穿過成為騙線。
- 即使短期向下穿越中期,中期、長期呈現左下右上的走勢,維持充裕間隔,行情走勢仍強。
第三階段(熊市入口):
- 由上而下依序為中期、長期、短期均線。
- 中期均線突破長期均線,進入第四階段。
- 短期突破長期均線,進入第二階段。
- 關鍵在於長期均線的變遷,要進入第四階段,長期均線需要停止上升。
第一階段的多頭布局,到這個階段要全數出清,考慮提早建立空頭布局的階段,提早布局,需要符合以下條件:
- 第一階段持續一定期間。
- 階段變遷依序為第一、第二、第三階段。
- 短期、中期均線走勢為左上右下。
- 長期均線走勢持平。
第四階段(穩定下跌):
- 由上而下依序為長期、中期、短期均線。
- 三條移動平均線全部朝下。
- 三條移動平均線都呈現左上右下的走勢。
- 當三條移動平均線間隔越遠,持續的優勢越長。
第五階段(熊市終結):
- 由上而下依序為長期、短期、中期均線。
- 關鍵在於短期均線會穿越哪條均線。
- 穿過長期均線,進入第六階段。
- 穿過中期均線,進入第四階段。
- 預測短期均線方向,需要觀察長期均線的傾斜。
- 若是長期均線沒有變化,代表短期均線可能不會穿過長期均線,或是穿過成為騙線。
- 即使短期向上穿越中期,中期、長期呈現左上右下的走勢,維持充裕間隔,行情仍走跌。
第六階段(牛市入口):
- 由上而下依序為中期、長期、短期均線。
- 中期均線突破長期均線,進入第四階段。
- 短期突破長期均線,進入第二階段。
- 關鍵在於長期均線的變遷,要進入第四階段,長期均線需要停止上升。
第一階段的多頭布局,到這個階段要全數出清,考慮提早建立空頭布局的階段,提早布局,需要符合以下條件:
- 第一階段持續一定期間。
- 階段變遷依序為第一、第二、第三階段。
- 短期、中期均線走勢為左上右下。
- 長期均線走勢持平。
反轉點

買進點:
即使短期均線、價格下跌,只要能確認中期、長期均線持續上漲,就是反轉點。
賣出點:
即使短期均線、價格上漲,只要能確認中期、長期均線持續下跌,就是反彈點。
盤整期的突破點

當行情進入盤整,三條移動平均線就會持平,而且互相接近,特別是中期、長期均線之間的間隔,正是判斷盤整期的關鍵。
- 第一階段:
注意三條移動平均線的間隔,是否有逐漸放大並向上升時,就是突破僵局的信號。 - 第四階段:
注意三條移動平均線的間隔,是否有逐漸放大並向下滑時,就是突破僵局的信號。
行情是否持續

要判斷第一階段、第四階段的走勢是否會長期持續,就要注意移動平均線的間隔。
- 穩定上漲、穩定下跌:
當維持穩定上漲、下跌的走勢,三條移動平均線幾乎平行,表示走勢很可能持續一段時間。 - 加速上漲、加速下跌:
上漲或下跌的走勢開始加速後,三條移動平均線的間隔會越拉越開,如果走勢初期出現擴散(間隔拉開),表示準備進入下一階段的可能性。 - 減速上漲、減速下跌:
如果在上漲、下跌走勢中,看到三條移動平均線收斂(間隔越來越窄),表示走勢動能開始減弱,表示準備進入下一階段的可能性。
狹長帶

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的間隔,將這塊間隔區域著色後,稱為「狹長帶」。
- 上漲帶:
左下右上的上漲局面中形成的狹長帶。 - 下跌帶:
左上右下的下跌局面中形成的狹長帶。 - 陰轉:
上漲帶切換至下跌帶。 - 陽轉:
下跌帶切換至上漲帶。
狹長帶行情看法

狹長帶的4個買賣戰略
- 買進時期:
出現明顯上漲帶時,就算價格略有回檔,也是買進的時間點。 - 賣出時期:
出現明顯下跌帶時,就算價格暫時反彈,也是賣出的時間點, - 盤整期:
當狹長帶變窄時候,就容易發生騙線的情況,最好不要買賣。 - 大轉換:
上漲帶與下跌帶切換的時間點,此時重點在整理自己的心情。
行情判斷方法
- 大盤行情:
1.價位線沿著狹長帶移動時,表示市場和行情走勢一致。
2.若突破狹長帶時,表示行情走勢即將轉換。 - 行情走勢方、力道:
1.狹長帶持平or沒有間隔,就表示沒有行情。
2.狹長帶越寬、傾斜方向便是行情走勢。 - 行情穩定性:
1.寬帶表示持續目前行情。
2.變窄時,可判斷行情走勢趨弱,行情即將告終。 - 壓力帶、支持帶:
狹長帶夠寬時,可以發揮壓力帶、支撐帶的功能。 - 陽轉、陰轉:
當狹長帶扭轉時,就是大盤行情走勢轉換的信號。
選擇標的

使用移動平均線大循環分析,不適用於價格波動小的投資標的,要盡可能選擇波動明顯、容易出現大行情的標的,以股票來說成長型股票優於藍籌股,以外匯來說,比起美元兌日圓,更適合英鎊兌日圓。
確實掌握

最容易獲利的時期為第一、四階段,是最適合買賣的時間點,並不是在剛進入第一階段、第四階段不久,而是在三條移動平均線的間隔逐漸拉開,行情持續的局面。
買賣難以獲利的時期有三種:
- 頻繁反覆逆向發展時。
- 第一階段、第四階段短期結束。
- 過渡期(第2、3、5、6階段)。
MACD

MACD(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),1970年代美國技術分析專家所開發,這條線會收斂、發散,MACD公式如下:
MACD=短期移動平均(12日EMA)-長期移動平均(26日EMA)。
- 當MACD為正:
數值逐漸增加時,表示12日EMA位於26日EMA之上,而且兩者間隔越來越寬。 - 當MACD為負:
數值逐漸減少時,表示12日EMA位於26日EMA之下,而且兩者間隔越來越寬。 - MACD可以用來預測黃金交叉or死亡交叉。
SMA與EMA

EMA優點:
- EMA的頂部、底部信號,較SMA早出現。
- EMA的線條波動比SMA平緩。
公式:
- 5日SMA=(前四天的平均X4+今日)/5。
- 5日EMA=(昨日EMAX(5-1)+今日X2)/(5+1)。
差異:
- 10日SMA:
每日都是使用相同的權重處理,10日以前的資料將不列入考慮, - 10日EMA:
本日比重是最高,距離越久權重越低,且不捨棄10日以前資料。
信號線

所謂的信號線是指「MACD的9日EMA」,為了讓MACD本身的方向和觸頂的時間點明確浮現,可以加入一條信號線,只要觀察MACD與信號線交叉的黃金、死亡交叉即可。
MACD與信號線:
- 出現黃金交叉,表示MACD正在上升,行情上漲中。
- 出現死亡交叉,表示MACD正在下滑,行情下跌中。
柱狀圖

柱狀圖是用來看MACD和信號間隔的工具,有助於提早讀出MACD的方向性,柱狀圖會以長調表示,是以0為中心,向上的長條表示正值,向下的長條表示負值。
公式:
柱狀圖=MACD-信號
- 負值逐漸接近到了0的位置:
表示出現信號線、MACD的黃金交叉。 - 正值逐漸接近到了0的位置:
表示出現信號線、MACD的死亡交叉。
大循環MACD

三種不同參數MACD:
- MACD(上)=5、20、9。
- MACD(中)=5、40、9。
- MACD(下)=20、40、9。
使用三條均線為5日、20日、40日EMA,參數5、20、40分別表示短期、中期、長期均線,9則是訊號線所需參數。
提早解讀時機

MACD(上) :
由上而下穿過0的基準線,表示出現死亡交叉,進入第二階段。
MACD(中) :
由上而下穿過0的基準線,表示出現死亡交叉,進入第三階段。
MACD(下) :
由上而下穿過0的基準線,表示出現死亡交叉,進入第四階段。
判斷買進點

鎖定移動平均線大循環分析中,第一階段的上漲行情。
正式布局條件:
- 第六階段。
- 三條MACD為左下右上。
指短期EMA穿過狹長帶的狀態。
提早布局條件:
- 第五階段。
- 三條MACD左下右上。
最大獲利,有遇到騙線的風險。
試水溫條件:
- 第四階段。
- 三條MACD為左下右上。
試水溫買入量要比平常少。
判斷賣出點

鎖定移動平均線大循環分析中,第四階段的下跌行情。
正式布局條件:
- 第三階段。
- 三條MACD為左上右下。
指短期EMA穿過狹長帶的狀態。
提早布局條件:
- 第二階段。
- 三條MACD左上右下。
最大獲利,有遇到騙線的風險。
試水溫條件:
- 第一階段。
- 三條MACD為左上右下。
試水溫買入量要比平常少。
平倉時機

柱狀圖觸頂反轉向下(反彈向上)的轉換點,可以「考慮」提早平倉,有時會遇上騙線,平倉一部分部位,也是一種戰術。
真正平倉可以等到,確認MACD觸頂反轉後進行,此時將一半部位平倉,在MACD與信號線交叉時,再將另一半部位平倉。
如果進場價位離最近底部(頂部)有段距離,可以自行決定合適的停損線。
資金管理

投資最重要的事情,並分是掌握買賣時間點,而是如何避免破產,只有不破產,才有機會在市場上持續下去。
破產:「在投資中,破產是指失去大半投資資金,無法再重回市場的狀態」。
若想要避免因為投資導致破產,首要之務是確實落實資金管理,資金管理的要訣在於掌握承擔風險的幅度、破免破產,並在這個範圍內追求最大獲利。
海龜投資(資金管理)

原則 :「一次買賣可容許的最大損失,是可投資資金的1%」。
- 掌握自己想買賣標的的價格波動。
- 確實掌握自己可用於投資的資金。
- 根據資金狀況,決定該標的一次的交易量。
頭寸 = 代表每次交易部位最大資金
(資金的1%) / (ATRx商品的最小交易單位)。
實際計算(注意以下參數皆假設,因此最終數字會很奇怪):
- 可投資資金 = 100萬。
- ATR =1塊。
- 最小交易單位=2萬
- 可投資資金x1% = 100萬x1% = 1萬。
- 最小交易單位xATR = 2萬x1 = 2萬。
- 頭寸 = 代表每次交易部位最大資金 = 1萬/2萬 =0.5萬。
ATR = 真實波動幅度均值,公式=TR的N日平均。
當日最大風險:
以下三個取最大數字者。
- A=當日最高-前日收盤。
- B=前日收盤-當日最低。
- C=當日最高-當日最低。
TR=當日最大風險的平均,通常是求出20日。(當日最大風險20日總和/20)
合宜的合計交易量

雖然已經使用海龜頭寸單位買賣,但如果購買的商品太多,也有可能風險高達10個頭寸,因此除了頭寸單位之外,合宜的合計交易量,也是必須要考慮的重點之一,具體來說如下:
- 同一標的最多4個頭寸。
- 高度相關的標的,最多6個頭寸。
- 相關度低的標的,最多10個頭寸。
- 買進、賣出部分,合計最多12個頭寸。
停損避免人性

所謂的停損,就是指行情走勢與自己的預測相反,到了一定程度就出場,以避免損失金額超出事先決定的最大損失金額。
人經常會對於虧損的股票,抱持毫無根據的期待,認為繼續等下去,總有一天會回本,可是大部分的情形下,這樣做不但不能回本,甚至還越虧越多。
所以必須要先決定好,何種程度時就要停損,一旦到了設定條件,就執行機械性停損。
正確的停損

正確的停損線應該設在「足以判斷未來走勢會持續,或是會轉換的位置上」。
實際看盤可以得知,即使價格依照行情方向移動,也經常上下波動,因為投資人各有算盤,就會產生這樣的偏離,關鍵在於價格的波動幅度,並部會超出一定幅度。
因此可以利用之前所提的ATRx2,作為停損點,不論在何種行情,如果價格波動到達一日的最大價格差異的兩倍,就不能視為單純的波動,應該當成行情轉換的發生
均線獲利法

作者簡介
小次郎講師
本名手塚宏二,生於1954年。早稻田大學政經學系肄業。從金融公司轉入IT企業跑道,致力於股價分析軟體開發與投資者的教育。2015年獨立創業。以美國專業投資集團Turtles的交易手法為基礎,創立獨門的小次郎講師流手法,至今已教導超過2,000名學生,專業交易者輩出。
除在廣播電台NIKKEI固定出席節目「小次郎老師的廣播交易講座」以外,也在「市場趨勢」、「夜晚鍛鍊」、「閃亮的發想」等節目中活躍。
著有《真.交易者聖經》(Pan Rolling社)、《賺錢的股價圖表分析課程》(總合法令出版)、《ZAi編纂的商品期貨交易入門》(Diamond社)等。
博客來連結
相關文章:
相場師朗的獨門投資法,只要勤加練習,就能把股市變成ATM。
如何選股,看這本書就對了,(我的購物車選股法,年賺30%)
要如何投資股票?股票基本觀念,投資者應該具備的九種基本能力
股票專業名詞、常用術語整理大全(持續更新中)
想投資股票賺錢,必須先了解,影響股票漲跌的七個原因?
股市指數是什麼?指數介紹:標普、道瓊、日經、富時、MSCI、納斯達克等等…..
股票賠錢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,任何投資策略,在無法克服人性之前,最終都會功虧一簣。
結語
目前也看過不少股票投資書籍,有很多書的內容並不是完整,但均線獲利法這一本書,卻是完全扎實的完整投資策略,真的是滿佛心的,在眾多技術分析中,最多人使用的指標,就是移動平均線,理由就是移動平均線真的很好用,甚至連基本面型的投資者,都需要一點移動平均線作為輔助參考。
移動平均線雖然很多人在使用,但是有深入去研究的確實不多,如果可以深入研究這項技術指標,相信一定可以對投資上有極大的幫助,因此均線獲利法本書,我相當推薦,是相當值得一看好書。
想要學習如何財務自由嗎?
看看我幫你整理的課程、書籍:
dio致富課程清單、 dio致富教室推薦書籍


我一開始學股票,就是從技術分析開始學起的…我滿相信技術分析可以預測未來的,可惜我無法相信自己,容易被線圖、情緒影響判斷…
請問版主,在技術分析之中,短期、長期操作,哪一個指標是你最推薦的呢?
我覺得短期跟長期相比,短期進出就比較頻繁,但是獲利會比長期高,所以要評估自己的操盤時間、目標來決定。
至於情緒影響,我也是深有體會,有時既便做了正確的步驟,股票卻是賠錢的,就會懷疑自己,修改正確的步驟,有時做了錯誤的步驟,股票卻是賺錢的,相信了錯誤,導致一錯再錯。
如果能知道這些道理,就知道要持續做正確的決策,即便不如預期,相信未來終究是獲利的結果,就不會迷失自我。
dio 我的分析方法跟你的很像,可是在外部環境影響股票下跌的情況下你會怎麼做?
我不會抱持任何好轉的期待,執行紀律性的停損,等待下次機會。
我平常不用均線的,因為常常被騙,看了版主介紹,原來均線學問那麼大!!!
不客氣,均線還滿好用的,看過文章後可以再試試看,可以降低騙線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