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價值投資更簡單,美股動能投資策略SPO教學,讓你年年獲利賺大錢。
價值、動能投資差別

價值投資:
- 價值投資是趁股價便宜買進,然後等上漲時賣出。
- 獲利很高的投資策略。
- 執行起來不容易。
- 股價低時需要相當多的心力去分析及研究,究竟是股價真的便宜,還是公司出問題。
- 既便買到便宜的股票,後面可能繼續下跌,要有忍受虧損的心理準備。
動能投資:
- 動能投資是趁股價正在上漲時買進,然後在更高時賣出。
- 執行較起來容易。
- 因為短時間就獲利,不需要忍受虧損。
- 報酬率很難比價值投資高,畢竟是買高賣更高。
移動平均線(MA)

為了接下來解釋如何判斷買入點之前,必須要先了解,什麼是移動平均線?移動平均線(Moving Average)是技術分析中相當基礎的指標,即表示某段時間的收盤平價均值,代表這段時間投資人買進的平均成本。
在連成移動平均(線)之前,要先算出(點)的價格,也就是移動平均線的價格,公式為「均線價格=採樣天數的收盤價合計/採樣天數」。
舉例來說,5日均線的價格,就是近5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平均值,10日均線的價格,就是近1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平均值,再將每日計算的平均值連成一條線,就是技術分析圖中所呈現的均線。
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(EMA)

EMA的全名是指數加權移動平均(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或是簡稱為EXPMA),計算公式為:EMA=(當根收盤價-前根EMA值)/N+前根EMA值。
EMA類似於MA,由於這個公式複雜,我們不必了解這個數值是如何計算出來的,但是要了解,EMA比起MA公式計算更複雜,並更加精準。
投資SOP流程概略

- 先看大盤:
跌破年線在轉呈多頭時即可進場。 - 多頭排列:
代表20、60、260日平均線按順序呈現往上走高的線型。 - 移動平均線:
即表示某段時間的收盤平價均值。 - 停損的必要性:
投資是有風險,指標也是會有失效的,因此必須要設定停損 - 分批進場:
切勿一次重壓全部資金,將資金分成三等份以上,分批進場。 - 台股不適用:
台股不適用這個投資策略,因為台股大盤近十餘年來,都處在一個大區間震盪,極少有一漲漲幾年的現象。 - 注意歷史高點:
距離歷史高點很近時,必須要等到收盤突破新高在進場。 - 尋找強勢股:
參考華爾街日報幫我們整理的,每日觸及52周新高的股票–> New 52-Week Highs and Lows 。 - 估算成交金額:
找出最多資金進入的股票,只要將華爾街日報的網站所提供的當日成交量,乘上收盤價,就可以估算出最多資金進出的股票了。 - 找出所屬產業指數:
到Money DJ 美股網,輸入投資標的股票代號,即可以上基本資料中找到所屬指數,複製該指數名稱又用google搜尋,即可找到該指數的ETF,找出最抗跌的產業,觀察該ETF走勢圖的20、60、260日平均線觀察,在股票上漲時,越快速呈現多頭趨勢的類股越是抗跌。 - 每股盈餘EPS:
進入CNBC網站,在查詢股票輸入股票代碼,進入公司介紹頁面,點選「Earnings」,只求不要年年衰退就好。 - 該買幾檔股:
選擇自己所能接受的獲利及風險比。 - 何時出場(停損點):
EMA5跌破MEA260時,就是出場點。 - 建立投資心態:
學會面對虧損。
先看大盤

進場前必須先看大盤,也就是S&P500指數,無論是買ETF、個股,我們都必須要養成先看大盤的習慣,並不是隨時都能夠買高後賣更高,大盤是全部公司的集合體,如果能夠買在大漲的起點,就容易買到上漲的股票。
不用研讀經濟,單純憑一個訊號就找出大漲的起點,等待大盤跌過年線,再轉成多頭排列的時候進場,多頭排列是指20、60、260日平均線(EMA)按順序呈現往上走高的線型。
上圖示中藍線、紫線、綠線分別代表20、60、260日平均線,紅圈處則是進場點,皆是股價跌過年線後,20、60、260日平均線(EMA)按順序呈現往上走高時。
停損的必要性

即使指標符合買入標準,但是投資是有風險,指標也是會有失效的,因此必須要設定停損,萬一做錯了結果不至於大賠,要是對做了,一路往上漲,最終的結果就是大賺小賠,長久下就可以講資產複利倍增,停損點請往下看會有說明。
分批進場

多頭排列時,切勿一次重壓全部資金,將錢拆分三次以上進場,當多頭排列時先進場一部分資金,若是大盤比多頭排列時在漲上去時,再進一步份的資金,以此類推,以避免剛創下多頭排列時,就轉頭下跌造成重大虧損。
台股不適用

跌破年線在轉呈多頭時即可進場,在台股不適用這個投資策略,因為台股大盤近十餘年來,都處在一個大區間震盪,極少有一漲漲幾年的現象,因此如果在台股使用這個策略,除了碰到停損的機會更大,加上大幅漲幅過少,很難彌補停損時的虧損,結果是多次的小賠加上少次的小賺,長期下來就是虧損的策略。
注意歷史高點

如果大盤跌破年線後,形成多頭排列時距離歷史高點很近時,必須要等到收盤突破新高在進場,因為在突破歷史新高時,大漲的可能性就更高了,但是萬一無力站上歷史新高時,就可以反轉向下了,因此如果在接近歷史高點時,觀望是否突破有助於,減少虧損的機會。
如何尋找強勢股

在美股只要針對大型股,創52周新高是一個很好的進場指標,股票市值高就不容易受為人操縱,因為要讓大型股上漲的資金可不小,因此創52周新高很有可能背後有一股成長動能。
如何尋找創52周新高的股票,可以參考華爾街日報幫我們整理的New 52-Week Highs and Lows ,由於這個網站是收集每天觸及52周新高的股票,不代表受盤價的新高,因此最後看到股票是收跌的股票,不用感到意外。
估算成交金額

知道了52周新高有哪些股票之後,還必須要找出最多資金進入的股票,只要將華爾街日報的網站所提供的當日成交量,乘上收盤價,就可以估算出最多資金進出的股票了,計算可以利用Excel檔計算整理。
找出所屬產業指數

接下來只要到Money DJ 美股網,輸入投資標的股票代號,即可以上基本資料中找到所屬指數,複製該指數名稱再用google搜尋,即可找到該指數的ETF,並觀察該ETF的走勢圖,來判斷強弱,此時的挑選標準並非是漲最多,而是哪一個相較起來更抗跌的類股即可。
可以觀察20、60、260日平均線,在股票上漲時,越快速呈現多頭趨勢的類股越是抗跌。
每股盈餘EPS

最後一項篩選條件就是每股盈餘EPS,首先先進入CNBC網站,在查詢股票輸入股票代碼,進入公司介紹頁面,點選「Earnings」,就可以看到近期的EPS柱狀圖。
如果能夠年年上升自然是最好的,但事實上要找到年年上升EPS的公司是很難的,這邊只求不要年年衰退就好。
該買幾檔股票?

應該買幾檔股票?這個問題要看每個人心中的感覺,假設本金有100萬,買了10檔股票,每檔分配10萬本金,選到飆股的機率較小,但是要是選中了,獲利金額較高,買了20檔選到飆股的機會較高,要是選中了,因為每檔只有5萬本金,自然獲利較小。
何時出場(停損點)

圖中黃線為EMA5(週)、紅線為EMA260(年),紅圈處則是EMA5跌破MEA260時,就是出場點,若是搭配上面買入點進行比對的話,可以發現確實在下跌之前,利用這個指標完美的避開虧損。
建立投資心態

這個投資策略的報酬率一點都不穩定,每年的報酬率都不一樣,可能為-5%也可能18%,但是長期來說是正報酬率,因此必須建立良好的投資心態,以免被虧損成績,打擊自己的信心。
美股買賣初學指引

作者簡介
蘇百舜
證券分析師(CSIA)現職:
- 台新證券國際部美股分析師。
- 曾於台灣金融研訓院、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、Smart雜誌、理週教育基金會、今周刊等機構教授美股課程。
- 中科大卓越教學計畫投資學講師。
- 實踐大學銀髮族理財規劃投資學講師。
- 商周財富網專欄作家。
- 2009年7月進入美股市場,迄今累積了9年美股實務投資經驗。
-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貴賓理財專員。
- Citibank Customer Officer 。
博客來連結
相關文章:
如何選股,看這本書就對了,(我的購物車選股法,年賺30%)
要如何投資股票?股票基本觀念,投資者應該具備的九種基本能力
股票專業名詞、常用術語整理大全(持續更新中)
想投資股票賺錢,必須先了解,影響股票漲跌的七個原因?
股市指數是什麼?指數介紹:標普、道瓊、日經、富時、MSCI、納斯達克等等…..
股票賠錢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,任何投資策略,在無法克服人性之前,最終都會功虧一簣。
結語
蘇百舜老師在著作中所提出的投資法,經過我回測的驗證,確實是非常有效的投資策略,策略中的每一個步驟,在書中都有詳細的解說理由為何?像是利用EMA來判斷買入點,是作者多年研究過去的線形所發現的,搭配選股策略及停損後,可以做到大賺小賠讓資產複利成長。
其中最困難的點在於,投資心態的建立,人要面對虧損要心平氣和看待,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,如果能克服心理因素,相信這樣的投資策略,可以創造不錯的成績。
想要學習如何財務自由嗎?
看看我幫你整理的課程、書籍:
dio致富課程清單、 dio致富教室推薦書籍


感謝版主的介紹~
這本書我先前也介紹過XD
哈哈~~英雄所見略同。
哇嗚,股票真的有好多東西要學,先把專業名詞弄懂就好難,請問版主,初學股票可以看你哪篇文章呢?
可以先從操作台股0050開始,我一開始也是從這邊起步的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–【傻瓜投資法】台灣50操作策略及Fugle手機App操作教學。
我最近也在研究股票
謝謝版主的介紹
感覺可以參考看看書
不客氣哦~~加油加油!!
寫的超詳細的 感謝版主分享 讓我的金融知識又更上一層
不客氣~~對你有幫助真是太好了。
最近剛好也在研究股票,感謝版主分享,讚!
不客氣阿~~加油哦!!
雖然好像比較簡單,可是長久來說要不斷盯盤的感覺
對阿~~可能過2~5天就要看一下,要比較高的報酬,還是要付出一點代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