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開巴菲特的智慧陷阱,運用ETF資產配置,打造穩定成長資產,獲得財務自由人生。

黑天鵝

在18世紀歐洲人並未發現澳洲,由於他們所見過的天鵝都是白色的,所以在當時歐洲人眼中,天鵝只有白色的品種,直到歐洲人發現了澳洲,看到當地的黑天鵝後,人們知道有黑天鵝存在,19世紀「黑天鵝」成為一個新名詞,用來表示那些意外事件。

以股市來說,可以被稱為黑天鵝的事件如下 :

  • 1987年黑色星期一。
  •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。
  • 2000年高科技泡沫。
  • 2008年金融海嘯。

         

資產配置

投資

資產配置正是攻守兼備的投資策略,尤其未來黑天鵝的事件只會增加,不會減少,每一次黑天鵝的到來,必定帶來一些危險、衝擊。

因此用對方法,可以抓住危險後伴隨而來的機會,讓黑天鵝成為餐桌上美味的佳餚;相對來說,有些看不懂密碼,不懂要如何應對、處理,最後只能用極昂貴的學費,為每一次的黑天鵝的到來,付出代價。

     

錯誤的安全

以上是本金30萬,SPY(美國市場)、BND(債卷市場)2008~2015走勢圖 :

在2009年同樣是30萬美元的本金,我們可以看出兩者的差別 :

  • 選擇投資股市的投資人 :
    可以創造78萬美元的成績(獲利48萬) 。
  • 選擇投資債市的投資人 :
    可以創造38萬美元的成績(獲利8萬)。

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時,投資人都遭受的嚴重的傷害,而出現兩種不同的反應。

  • 賣掉手中持有股票,將資金轉投入債卷 :
    因為受到傷害,因此他們認為將金錢轉投入債市,會比較安全。
  • 繼續留在股市,甚至逢低加碼 :
    他們認為股災後,股價下跌之後終究將會反彈,因此加碼。

     

投資本質

指導

有人想要一夜致富,有的人想要合理報酬,一夜致富的人確實有,但沒有幾個,而追求合理報酬的人,最後都致富了。

其實對於股市看法與觀念的對錯很容易評比,只要能在股市中賺到財富,能夠化繁為簡,但是獲利不凡,還可以有時間經營人生其他財富,這樣的方法就是上上之選。

     

掌握進出點的迷思

搞不懂

一般人根深蒂固的想法是,如果不能掌握完美時機的進出點,投資成績將一無是處,這可能是多數人投資不能成功的迷思之一。

有時股票一買了,股價就立刻上漲,不見得是判斷正確,同理,買了就下跌,也不代表是錯誤的決定,以個股為例,有些公司剛開始非常火紅,但最後以破產收場,投資這類型的公司,確實時機點很重要,因為一旦錯了,就再也沒翻身之日。

選擇單一股票為投資工具,需要考慮的變數太多,而且所需要評估的事項,都超過多數人的能力範圍,最好的做法是,選擇一個就算誤判、掉下來還是會彈回去的指數基金。

   

投資方式

股票市場操作、管理需不需要專業?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,因為在股市中的贏家,依然是專家居多,但是專家卻未必能贏過股市。

根據統計有80%的投資人,無法在股市獲利,主要是選錯投資方式,其次是缺乏學習,事實上投資個股,並不適合大部分的投資人,甚至連專家也可能賠錢。

總而言之,如果你選擇個股作為投資方式,哪麼你已經有80%的機會無法獲利,因此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式,非常重要。

       

標普500指數基金

如果經過學習,使用正確的方法,投資個股確實是累績財富的好方法,巴菲特也是用這個方式獲得巨大財富,但是巴菲特卻建議多數人使用標普500指數基金,不只是巴菲特,多數有經驗的操盤手,也會建議一般投資人使用同樣的管理方式。

千萬不要小看標普500指數基金,巴菲特最近10年的績效,都無法擊敗它,就連巴菲特都如此,可想而知投資個股的難易度有多高,投資標普500指數基金,不僅僅是成效很好,同時也是最簡單的投資方式,適用於大多數人。

     

巴菲特金律

魔法

巴菲特奉行的投資金律 : 「第一條不要賠錢,第二條不要忘記第一條」

巴菲特的投資4M:

  • 意義(meaning) :
    這家企業對你有意義嗎?
  • 護城河(moat) :
    這家企業有寬廣的護城河嗎?
  • 管理團隊(management) :
    這家企業有優秀的管理團隊嗎?
  • 安全利潤(margin of safely) :
    這家企業有很大的安全利潤空間嗎?

巴菲特的投資12準則 :

  • 這是事業是否簡單易懂。
  • 這像是事業是否有一貫的營運紀錄。
  • 這項事業長期遠景是否看好。
  • 管理團隊是否夠理性。
  • 管理團隊是否坦白對待股東。
  • 管理團隊能否獨排眾議。
  • 股東權益報酬是多少?
  • 公司的保留盈餘為何?
  • 獲利率多少?
  • 每保留1美元,能否至少創造1美元的市場價值?
  • 這家公司的價值為何?
  • 能否以相當便宜的折扣價格買到它?

以上的4個M及12準則都很重要,沒有人可以否定,但是是否能達到,巴菲特的第一金律「投資不賠錢」,要用實際例子證明。

   

不賠錢的定義

巴菲特「不賠錢」的定義是什麼?如果不能了解他的想法,跟著他的動作投資,就可能陷入陷阱之中,因為在他眼中理所當然的事情,換成你就萬萬不行。

因為巴菲特前五大持股,都曾經面臨50%的下跌,這些股票分別為富國銀行(WFC)、可口可樂(KO)、美國運通(AXP)、IBM、沃爾瑪(WMT)。

股價下跌時,一般人的想法 :

  • 股價下跌10%–>當然是股票正常的波動範圍。
  • 股價下跌20%–>開始關切並懷疑。
  • 股價下跌30%–>通常都已經停損,認賠賣出了。
  • 更不用提40%、50%。

試問當買進的股票下跌50%時,是否能夠從容不迫的,甚至還考慮逢低加碼,如果有這樣的心理素質,就代表你已經進入個股的投資族群,若能學習好巴菲特的投資準則,將可能會成為獲勝的一方。

如果做不到,就必須要重新了解巴菲特的第一金律,並尋找不同的投資方法,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,不適合學習巴菲特投資的原因。

     

巴菲特的轉變

技術線圖

巴菲特曾經說 : 「為了賺取15%報酬,寧可忍受過程中的顛簸、不適,也遠比穩穩當當地獲取10%獲利還得好」。

為什巴菲特能夠忍受如此大的股市震盪,因為巴菲特對於複利計算非常了解,也對於事情與結果非常了解。

從1965~2014年,巴菲特交出年複利21.6%的成績,對比標準普爾500指數的9.9%這樣的數字,一旦換算成累績報酬,就是18000倍對111倍,代表巴菲特的績效高於標普500達162倍。

近年來巴菲特的投資風格已經改變,過去10年巴菲特的累計報酬落後於標普500,再像當年哪樣大幅領先可能很難,因為他從以往股票投資者,已經轉變為穩健的企業經營者。

     

獨一無二的特質

帥哥業務

巴菲特有著獨一無二的特質,一般投資者如果不了解那些哪以模仿的特質,在自己不具備的情況下,就會走入投資的窘境,巴菲特所具備的特質,是很多一般投資者所不具備的。

向巴菲特的某些動作,在投資策略中,算是高難度行為,因此才能在投資上創造驚人的績效,在背後有許多條件配合,才能堅持已設定好的投資戰略。

       

風險定義

車禍

巴菲特在1993年給股東的信函提到,學術界喜歡用不同的方式定義風險,認為風險就是指一檔股票或一股票投資組合的相對波動性,認為當代理論算出精準數字,卻違背商業價值的判斷、股市的操作。

真正的投資者是歡迎價格波動,因為股市的劇烈震盪,通常代表優質企業會出現低價現象,成功的投資者不應該認為風險上升,反而要好好賺上一筆。

巴菲特風險定義 :

  • 風險會隨著企業內含價值改變,而不是隨著股價移動。
  • 未來獲利能力並不容易解讀,需要有商業的專業及敏感度。
  • 預測短期股價漲跌,跟丟銅板來預測沒有差別,需要長期投資。

現代投資理論風險定義 :

  • 股價的波動(標準差)。

       

過去的數字

分析

現代投資理論是用過去的數據來預測未來,本身就存在不完美的地方,這也是巴菲特不接受現代投資理論的原因之一。

如果使用現代投資理論來評估股票,也就是用過去的標準差來衡量風險,自然也就完全沒有考慮到企業的內含價值,以及未來可能的轉變。

確實現代投資理論有著不合理的地方,但如果能夠利用資產配置的觀念,將多種不同資產做出一個有效組合,並符合你的風險承受度,就不會在驚慌中做出傻事。

巴菲特可以經得起50%價格以上震盪,但多數人不行,雖然現在投資理論有不完美的地方,但卻可以讓我們在可承受的風險震盪之下,追求最適當的投資組合。

       

下跌更有吸引力

推薦

巴菲特對於投資的看法,不是以買賣股票的角度出發,而是以買一家企業的角度出發,對巴菲特來說,當股價下跌會使優質企業更吸引人,潛在的獲利更大,此時說是風險增大是不合理的。

好的投資標的物,會因為價格下跌更具吸引力,在一般人認為是「遠離風險」,卻是巴菲特眼中的「機會」。

多數人能接受巴菲特的想法,但是在實務的操作上,除非你已經有巴菲特的布局、規劃、防禦、獨特的心理素質,要不然股價的波動,對一般投資人而言,確實是一種風險,這種波動會造成投資人做出「不理性」的投資行為。

       

忽略股票難度

寫作

當投資人在追求巴菲特的驚人績效時,都忽略了投資股票的難度,投資是一門極為複雜的事,挑選個股、管理個股存在的挑戰、難度,遠遠超過一般人想像,甚至連專家都無法駕馭。

雖然個股的操作困難,卻是適合巴菲特的工具,不適合多數投資者,巴菲特所做的操作與佈局,可能是多數人難以企及,這是一般投資人必須認清的事實。

   

資產配置

股票指數

資產配置,是指投資者依照自己的情況、目標,將投資分配在不同種類的資產,例如股票、債卷、房地產、黃金、現金等,在獲取理想報酬的同時,將風險降至最低。

換句話說,就是依照個人的財務狀況、目標、風險承受度,讓不同的資產組合後,降低股市的波動(標準差)。

     

負相關資產

洞察數據

在資產配置中,要盡量避免資產具有正相關性,因為兩個資產彼此方向一致,同時漲同時跌,就無法產生互補的效果;如果配置負相關資產,則可以形成互補作用,進而降低波動度。

各類資產相關性 :

美國公債美國大型股美國小型股國際股房地產原物料
美國公債100
美國大型股24100
美國小型股978100
國際股66754100
房地產17554141100
原物料-14-9-15-1-4100

     

標準差

台股走勢圖

標準差就是代表一個波動範圍的概念,常態分配有3個重要數字,分別是68%、98%、99.7%,這三個數字分別代表的意義如下 :

  • 68% :
    68%的機會,波動會在一個標準差範圍內。
  • 95% :
    95%的機會,波動會在二個標準差範圍內。
  • 99.7 :
    99.7%的機會,波動會在三個標準差範圍內。

波動範圍(95%) :

  • 上漲波動範圍=投資報酬+(2個標準差)。
  • 下跌波動範圍=投資報酬-(2個標準差)。

舉例來說 :

假設在過去 10年,可口可樂的平均每年有 10% 的報酬率,標準差是15%,如果你今年初投資100萬元買可口可樂的股票,那麼你今年底,有七成(68%)的機會,股票價值會在95萬(10%-15%=-5%)~125萬(10%+15%=25%)之間。

       

時間之友

時間是你的對手

許多投資人都有這樣的經驗,買到的股票下跌後,就永遠就再也起不來了,想要避免這樣的情況,就應該要買代表整個市場的指數基金(ETF),股價一定會回頭,時間是你的朋友,會站在你這一方。

各類資產持有時間報酬 :

大型股(SPY)小型股(IJR)長期公債(TLT)短期公債(SHY)
1年-36.81%-31.52%-21.8%0.21%
3年-8.36%-7.78%2.7%0.31%
5年-2.23%-0.64%0.31%0.44%
7年2.58%4.43%2.74%0.56%
10年6.87%7.94%3.27%0.8%
15年7.68%9.12%6.08%1.85%

以上是2003年1月-2020年,小型股、大型股、長期公債、短期公債,在持有1、3、5、7、10、15年期間,所發生的最低報酬。

我們可以看的出來,只要持有商品的時間越長,會出現負報酬的情況越低,而且不同類型的資產,出現負報酬的機率也不同。

事實上小型股的漲跌範圍是最大的,但是小型股的報酬率優於大型股,如果不看波動,似乎表現比大型還好。

       

建立最佳投資組合

公司分析
  • 資產類別評估 :
    例如股票、公債、原物料、其他。
  • 建立合理的風險承受設計 :
    1.過去平均投資報酬。
    2.風險,即標準差範圍。
    3.資產正負相關係數。
    透過以上三個數據,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最佳投資組合。
  • 最佳化投資組合 :
    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力,以及財務目標設計出最佳投資組合。
  • 確認資產配置內容 :
    經由效率前緣的產生,挑選出適合的投資組合。

     

股市的本質

創業家

如果能看清股市的本質,就能用最正確簡單的方式理財,股票的持有者,就是公司的股東,公司賺錢或是賠錢都有你的份,投資者應該藉由與一流企業合作,以達到財務自由為目標。

而公債只是借錢給公司的一個債務行為,與公司賺到的錢無關,單純賺取固定利息,萬一公司破產,公債持有者有最優先權,取回公司變賣的資產,之後股東才有機會分配剩餘財產。

     

管理階層

企業發展與管理階層有很大的關係,管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,如果因管理能力不足、大環境的影響,哪公司從成長到顛峰,衰退到破產只是一個生命週期。

管理階層式一個重要考量,但並不容易判斷,巴菲特說過 : 「如果一家公司不想讓你了解,可以讓你看不夠公司的營運,卻符合會計原則」。

     

學會選股

研究計畫

想在個股上獲取利益的投資人,首先要學會如何分辨公司好壞,要了解這些對於財報、基本面分析,必須要有一套正確的方法,並且要能持續的獲利。

能做個股做出正確判斷的人,確實獲利許多,但現實上卻有許多專業人士,都在個股上賠錢,因此投資人應該要避免這樣的投資商品,如果不懂選股,哪麼最簡單的方式,就是購買代表整個市場的指數基金(ETF)。

     

2%的差別

複利

如果將1萬美元拿去投資,80年的時間計算,12%的年複利,可以將本金滾到863萬美元,若是10%的年複利,則可以將本金滾到203萬美元,僅僅是差距2%的年複利,最後總資產卻相差了4倍之多。

許多人會誤以為2%的差距沒什麼重要,但在投資時間中,微小的差距可以產生驚人的效果,結果會大大的不同。

雖說報酬率很重要,但是報酬率越高,所伴隨的波動就越大,小型股的波動大於大型股,而個股的波動越高於整個市場。

     

商品的差別

美股開戶教學

若投資1美元,在1926~2006年長達81年,因為商品的不同,會有以下差別 :

  • 美國小型股 :
    資產成長1萬7011倍(年複利12.8%)。
  • 美國大型股 :
    資產成長3208倍(年複利10.5%)。
  • 國際股(不含美國) :
    資產成長858倍(年複利8.7%)
  • 美國長期公債 :
    資產成長68倍(年複利5.3%)
  • 美國短期公債 :
    資產成長48倍(年複利4.9%)
  • 銀行定存 :
    資產成長22倍(年複利3.9%)

     

公債並非穩賺

費用

公債就是用借錢的方式,賺取固定的利息,與公司盈虧無關,假設當你購買20年公債,這20年間利率不會變動,但隔天的人同樣也買公債,但利率卻與你不同,因為公債的利率條件每天都不一樣。

如果未來公債的利率調升了,你依然還是只有當初的利率,若是你提前賣出,假設你是2%利率,還需要15年到期,但目前利率是3%,如果要讓別人接手,就必須要便宜賣出,還彌補損失。

政府保證給你的是利息,但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:

  • 期間利息不變。
  • 到期還本。

     

公債未必輸股票

就長期歷史紀錄而言,股票投資報酬高於公債,但是把時間縮短在5年、10年、20年,有些時候公債的投資報酬超越股票。

美國金融學者,研究1802年以來的債劵報酬發現,雖然經過2世紀,股票的報酬優於債劵,但有40%的時間,債劵其實略勝一籌。

在1982~2011這長達30年當中,投資公債平均年報酬率高達11.1%,完全不輸股票,波動程度連股票的一半都不到。

     

公債價格波動

對於公債價格的影響,有兩個變數,分別是「利率」、「到期時間長短」。

利率vs公債價格(公債票面利率3%):

利率調升1%利率調降1% 利率調升2% 利率調降2%
1年公債-11-1.92
5年公債-4.44.7-8.79.7
10年公債-8.19-15.418.9
20年公債-13.616.4-24.936.1
30年公債-17.322.4-30.751.6

     

大型股與公債

1926~2014年間,美國大型股的投資報酬長期領先公債,但千萬不要因為這樣的數據,而忽略了「公債」這一項資產,因為公債也有中短期優秀表現的時候。

美股、公債報酬表(單位:10年) :

股票(標普500)公債(巴克萊)
1920~192919.25
1930~1939-0.14.9
1940~19499.23.2
1950~195919.4-0.1
1960~19697.81.4
1970~19795.95.5
1980~198917.612.6
1990~199918.28.8
2000~2009-0.97.7

每個資產都有表現良好的時代,多數人無法精準掌握,哪麼利用資產配置,同時持有這些資產,就可以讓財富穩健成長。

       

高收益債

高收益債是一種介於股票和公債之間的混和體,被稱為「高收益債」,也被稱為「垃圾債」,主要是發行公司的財務、信用評等較差。

許多機構做了不少分析報告,提到高收益債的優點,強調有接近股票的報酬,卻只有一半的風險,但事實真是如此嗎?

下圖可以得知,將同樣的資金,一半放在最強的企業(SPY),一半放在最優質的公債(AGG),的50%比50%股債平衡,與高收益債一起比較,可以看的出來,高收益債的報酬率落後於股債平衡,而且波動度較大。

     

不動產投資信託(REIT)

房地產

投資房地產有2種方式,一種是購買真實的房子,出售或出租,一種是購買的房地產信託(REIT)的股票ETF。

REIT這個投資標的,比高收益債更值得關注,長期以來投資報酬不輸股票太多,其次是穩定性高,畢竟是房地產商品,不會有太大的波動。

REIT每年的收益約6~7%,資本利得報酬不高,主要是來自於租金收益,因為REIT規定90%以上的房租淨收益要發放給股東。

REIT與股市兩者呈現負相關,一漲一跌具互補性,很適合運用在資產配置中,可以達到投資報酬增加、風險下降的效果。

     

股債混和=完美組合

股票與債劵這2個投資工作都不完美,但是只要加起來,卻可以變成一個完美組合,每年持續投資SPY所得到的成績雖然不錯,但是必須要忍受風險的痛苦,運用股債混和的方式,可以提供一個低風險,報酬也不錯的投資組合。

許多人不敢投資股票,就是因為覺得選股太困難,又很擔心會賠錢,如果透過購買ETF解決選股問題,再透過搭配公債,降低股市的震盪,就可以得到一個具有相當成長性的資產。

股票VS股債各半:

     

三種組合差異

上圖是股票、股+債、債,這三種不同的組合,由上圖我們可以知道以下資訊 :

  • 藍線(SPY) :
    將全部資金全數投入股市,所得到的報酬最高,但是波動度最高,想享受這最高的報酬,代價就是得忍受過程中的煎熬,上下震盪時,不能做出任何不理智的行為。
  • 紅線(SPY+BND各50%) :
    將資金分成2半,投入股市、債市,所得到的報酬中間,波動度也是中間,債劵中和股票的波動度,雖然報酬也下降一點,卻能使投資人可以堅持計畫,最終達到成果。
  • 黃線(BND) :
    將全部資金全數投入債市,所得到的報酬最低,但是波動度最低,雖然公債的波動度最低,但是報酬率過低,很難滿足投資人所需要的報酬。

     

不再平衡VS再平衡

股債混和市資產配置中最簡單的策略,不但簡單還具有成效,可以處理80%的股災衝擊,解決許多人不敢投資股市的難題,獲得穩定的資產,但是各種資產都有不同的表現時期,沒有一種資產可以永遠上漲。

由於各種不同的資產變動,每年做一次調整,將原本配置的資產,調整回原本的比例,才能使投資組合不會偏離投資者的期望,畢竟任何資產都有可能漲過頭。

     

克服人性弱點

NLP

利用資產配置,可以解決投資人的三個天敵 :

  • 貪心 :
    由於這種商品,是追求合理報酬,自然選擇這類型商品的人,就比較不會貪心。
  • 害怕 :
    透過資產配置,可以降低股市的波動,不會因為股票下跌而害怕出場。
  • 沒有耐心 :
    由於這種商品,是長期投資,因此投資人會更有耐心。

         

如何透過三個步驟就開始投資美股,獲得每年平均報酬率9%的報酬。

      

你沒學到的巴菲特:股神默默在做的事

作者簡介

闕又上

  
  闕又上在台灣土生土長,擁有近30年的財務規畫經驗,被美國《路透社》譽為「擊敗華爾街的無名小子」。
  
  2015年巴菲特的投資報酬下跌了-12.5%,闕又上交出了3.75%的成續,金融海嘯後截至2015年底,他連績第7年累計總報酬超越標普500,過去7年他操盤的基金年均複利為18.54%,勝過標普500的14.81%。
  
  他說:「華爾街不缺資金,但缺東方人面孔。」於是成立少數華人在美國立案的共同基金,亮麗的成績引起美國媒體關注,曾獲路透社專訪。
  
  闕又上用多年的時間深入觀察、研究,並學習巴菲特的投資精神,他深深感慨:「多數人都只看到巴菲特的驚人績效,卻沒看到他背後的完整布局。」

  他長期在第一線接觸投資人,看許多投資人的盲點,他希望能讓讀者用最正確、簡單的方式理財,達到財務自由!

博客來連結

     

結語

我認為投資ETF,確實是最適合大部份投資人的投資方式,如果有人問我要怎麼投資,我通常都會直接叫他買台灣50(指數型ETF),都不要賣就好,因為這樣最簡單。

雖然我都叫別人投資台灣50,但是我自己本身是投資美國發行的ETF,雖然一樣是指數型ETF,國外的ETF更成熟,不但可以更分散風險,報酬率也更高,只是難度會比較高一點,雖然操作起來也不困難,但是需要具備的觀念不少,很難在短時間讓他人理解。

       

相關文章:
全球最大ETFsp500績效領先股神巴菲特11年
ETFVT讓你一次買下全世界
如何成為億萬富翁|股神巴菲特成功三大條件

 

推薦課程 :
建立網上被動收入-聯盟行銷大師班
讓你錢滾錢-海外ETF實戰策略

     

FB粉絲團
LINE@

歡迎加入,免費一對一諮詢,不定期投資資訊。

以上文章參考資料,為此篇文章推廣書籍,若著作權人有疑慮時歡迎告知並準時下架。

14 Comments

Add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